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04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68篇
丛书文集   444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2442篇
社会学   456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56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李亚光 《东岳论丛》2019,40(3):150-161
"同生"和"同产"指的都是兄弟姊妹关系,但又不能混同为一。春秋时期的"同生"泛指亲兄弟姊妹,有表示同母所生的意义。战国以后至于秦汉时期"同生"依然泛指亲兄弟姊妹,用例较少,原因是"同产"被确定为秦的官方及法律用语,广泛使用。这一时期"同产"与"同生"的相同之处是都泛指亲兄弟姊妹,差别是前者可以用来表示若干兄弟姊妹之中的同父者。"同产"在法律上既是从坐的对象,同时也是因亲入官、袭爵、封侯、置后、代户、分割财产等利益的获得者。两晋南北朝时期"同生"在文献中多了起来,并且"同产"与"同生"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表示若干兄弟姊妹之中的同母者,当然,"同生"也有强调同父的一例。古代典籍注疏者对"同产"解释不同是由于随文作注,后人却据之以"同父""同母"的判断片面、绝对地理解其含义。实际上,从先秦至清代"同生"的意义没有大的变化,泛指亲兄弟姊妹的同时更多地有强调同母者的意义。战国至秦汉时期未见其强调同父者的突出例证,而是表示同父和同母的史料并存。而"同产"则较为明显地由秦汉时期主体表示同父者而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转向区分同母者。这两个称谓的使用与当时社会的婚姻形式和家庭模式密切相关,父权、多妻和再嫁、再娶行为的发生是"同产"词义有所不同的原因,是社会变化和用语习惯的自然选择,非人为规定。时至北宋"同产"一词依旧作为法律用语而被使用。  相似文献   
22.
23.
先秦儒家生态思想有其内在逻辑性。其天道依据是"生生",蕴含"时""变"观念。"仁"是对天道"生生"的人道承接,其内在规范性是以"位"为前提,"中"为尺度,"止"是"中"的精微之地,同时以"爱"为基础,"忠恕"为方法。先秦儒家正是通过对"生生之仁"的终身践行,参赞天地,化育万物,此即"生生而仁"。"生生而仁"是人对栖居之维度的筑造,先秦儒家通过生生而仁,通达天命,实现浑然与物同体的和乐境界。  相似文献   
24.
25.
作为英语专业的技能课、核心课程之一,英语语法课程具有基础性、人文性和国际性的课程属性,该课程属性为英语语法"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以从三个视角挖掘英语语法"课程思政"资源,即挖掘教材亮点培育核心价值观、引入时事热点坚定"四个自信"和中西文化比较弘扬民族精神;又可以从语法知识、语法运用和语法实践三个层面提出英语语法"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6.
我国的红色资源独具特色,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将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有机结合,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趋势.通过剖析红色资源的价值意蕴,分析红色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的现实境遇,以遵循学生阶段特征、推进思政课教学有机衔接、统筹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等方式,让学生切实领会红色资源的重要精神内涵,将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27.
28.
29.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不仅是历史这一学科所应承担的重要任务,更是新形势下赋予高中历史教师的时代使命。本文从人文精神的概念出发,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0.
首先阜新是一个资源枯竭型,面临转型的城市,而转型为“旅游”型城市是转型的首选,首先,旅游型城市是相对来说比较环保的模式,可以保护城市的环境,又加快城市经济发展.一下是对于阜新旅游中关于“瑞应寺”的旅游开发提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