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4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守仁被贬贵州龙场驿,来回均经过湖南醴陵县,在醴作诗四首,反映了旅途环境的艰险、寻求解脱的心理及僧人的纯朴,也有对寺庙如画风光的描绘。这四首诗都与佛寺有关,主要原因是王守仁的思想深受佛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王维不仅受儒、道思想的影响,也深受佛禅思想的影响。他以禅诵和游乐山水来摆脱恶浊的政治,保持心灵的澄静。又以澄净的心灵去体悟自然,从而创作了优秀的山水田园诗。佛禅对王维山水诗创作的贡献首先在于培养了诗人一种安详的心境。其次,是开启了山水诗寓有禅意的新境界。再次,王维的一些山水田园诗,还常常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亲近自然的意趣和"随缘任运"的思想,这无疑也与佛禅思想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33.
梁实秋与佛禅颇有夙缘,佛禅的节制欲望、回归本心、随缘而行等思想影响了梁实秋的人生观,佛禅的真心见性、顿悟简捷的风格也影响了梁实秋的散文创作,并使梁实秋一直坚守的古典主义文艺思想有了一些调整和变化.但梁实秋始终处于佛禅的边缘又不遁入宗教境界,对于佛禅的接受仅止于人性的层面,与佛禅又有了一定偏离.  相似文献   
34.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形式传入中国后 ,与儒、道展开长期而激烈的斗争。到了隋唐 ,在中国的社会意识领域中形成了“儒、释、道三教调和”的局面 ,共同影响着文人的创作。作为中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在元和十年前后遭受了重大的政治打击之后 ,诗歌创作随之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其中 ,佛禅对其诗作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佛教传入中国后 ,伴随着佛教的不断世俗化和普及化 ,从发展走向成熟的中国小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佛禅思想的影响。无论是在小说的思想内容、小说的结构 ,还是在小说的人物塑造上 ,我们都可以明显地看到佛禅思想对小说的影响。当然 ,这种影响是双向的 ,一方面 ,佛禅思想为中国小说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另一方面 ,借着小说的深入人心 ,佛教又无形中加速了其世俗化与普及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6.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一系列重大变化 ,隋唐历史步入了它的中后期。在现实社会发生转折这一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的深刻影响下 ,唐代中期的学术思想和艺术审美也相应呈现出与前期极为不同的发展态势 ;而这一切无不浸染着士人们的审美意识 ,并渗透于作为时代审美精神集中体现的美学思想之中。尤其是在复兴儒学、儒佛相融等哲学、社会思潮的强烈冲击下 ,唐代中期美学思想发生了历史性的裂变和转化 :一方面 ,隋唐前期美学中所包含的以儒学思想为基础的审美观念、艺术理论 ,以新的历史形式再度兴起 ,产生了广泛深入的现实影响 ;另一方面 ,受佛学、道家思想 ,特别是盛、中唐之后趋向高潮并在士人中炽热流宕的禅宗思想的浸润 ,沉潜艺术审美独特意蕴、注重艺术自身审美特性以及阐扬艺术本体自性规律的美学思想也逐步趋于深化。这些方面 ,一并使唐代中后期的美学思想以其多维的内蕴和张力 ,直接影响到宋代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形成。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说 ,唐代中后期的美学思潮及其理论既是隋唐美学思想发展的转折与新变 ,又是宋代美学思想发展的滥觞和先声。  相似文献   
37.
述评:1981年以来的废名小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废名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和独立精神的小说家 ,其文学史意义与学术价值日益引起研究界的重视。新时期以来 ,特别是 1981年以来 ,废名研究在深度、广度、角度、方法、数量等方面 ,均取得了一定的实绩 ,但也存在着某些误区与不足。  相似文献   
38.
结合司空图生平事迹及其崇佛的思想倾向,针对其诗论核心观点"外三说"、《二十四诗品》中的境界说、形神说及其诗歌创作中所蕴含的佛禅认识思维特征进行剖析,具体就司空图诗论中的境界说、形神说与佛禅的禅观、形神观,诗论中主体性意识与佛禅顿悟说以及诗论所体现出的中观思想等问题逐一阐释.同时根据司空图的诗歌创作特征挖掘其与佛禅认识思维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而论述其诗歌创作是在融摄佛禅认识思维方式后对其诗论主张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39.
苏轼深受禅宗影响,其创作充满了禅思哲理。文章从禅宗空观、禅宗迷妄观、禅宗顿悟观三方面入手,阐述了禅思义理对苏轼诗歌风格形成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0.
杜诗禅境论     
百余首杜甫山水田园诗将活泼的禅机融进素朴的诗境,且饱含着对生活由衷的热爱和对人生积极的肯定,这与中国禅的至境——在世而超越,转身而回向——不期而遇。品味杜诗禅境,其清幽静寂、静而能照、动静相即与现量直觉,不仅使杜诗空灵超拔,于"沉郁顿挫"之外更添"清新自然""活泼俊逸"的一面,又将诗、禅与生活融在一起,生活的实相体现了诗的品质,也呈示了禅的精神。于此,见出"诗圣"大自在、大关怀的非凡气象,亦见"诗史"强大的张力与多维的风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