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篇
  免费   43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02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388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野草》体现了鲁迅的多元文化精神,这些多元文化精神相互之间处于一种复杂的关系之中,这种复杂性是《野草》晦涩难懂的主要原因。笔者尝试借鉴尼采的谱系学方法解析《野草》,认为:在《野草》中,鲁迅一定意义上超越了东西方的对立,他完整地承传了儒道精神,也实践了佛教的修智;鲁迅同时又很西化,他按照东西方文化精神的各自的特点来接受它们,以至形成了独特的"鲁迅精神"。  相似文献   
42.
先秦儒家“慎独”观念的思想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慎独"是儒家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观念,历代许多有影响的学者都对这个观念做出过不同的诠释。近年随着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等出土文献的发现,这个问题再度引起学者的关注,并发表了一系列对于"慎独"原义的解读。以郑玄、孔颖达、朱熹等为代表的经学传统解"慎独"为"谨慎独处",而今人多据简帛《五行》篇解"慎独"之"慎"为"诚"或珍重之意,"独"则是指作为本体的心,"慎独"即指内心的专一或珍重自己的内心,这样对"慎独"的解释就由强调外在行为的"谨慎独处"论转为强调内心的专注专一。但必须注意先秦时代的思想家对心的理解与今天有着重大的差别,心的情感意义与认知意义在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因此对"慎独"这个观念的理解就需要深入到先秦思想的语境中去做出进一步的澄清。  相似文献   
43.
自律和义务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通过自律概念,康德一方面批判了受控于自身欲望的非理性行为,强调了理性在道德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拒斥了那种出于外在权威和规范的他律,强调道德本质上是一种自律行为,道德法则是理性的自我立法,道德的根据既不在于自然情感的倾向也不在于外在权威的约束。而义务概念凸显了人作为有限的存在者自身的二重性,真正有德性的人不仅是有理性的、自我立法的人,更是能够在理性与欲望的冲突中坚持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尽到自己义务的人。  相似文献   
44.
汉唐儒、朱熹和王阳明对《大学》之"诚意"有不同的论述。汉唐儒并没有特别重视这一概念,而朱熹和王阳明则对"诚意"有所强调。汉唐儒的修身和为政是一体的;朱熹理学思想强调的是修身成德,从而造成了修身与为政之间的隔膜;王阳明在"致良知"的思想之下,以"诚意"为中心较好地处理了为政和成德的关系。无论汉唐儒、宋儒还是明儒,他们的相同点都是强调践履。  相似文献   
45.
《野草》是鲁迅个体精神复杂性最典型的显露,光明和黑暗、绝望和希望、出世和入世,这样的二元对立在《野草》中全面展开,显示出鲁迅精神世界的多层面。从谱系学角度读解《影的告别》,可以看到鲁迅的四重主要的影,也就是四种有生命力的精神:儒家,道家,佛教,西方式个体精神;这四种大的文化多元共生,取长补短,共生生长出鲁迅的精神。鲁迅在《野草》中显示出这样的两面性:绝望的虚无感与反礼教精神;同时他对传统文化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46.
正"子贡赎人让金"的故事并不见于《论语》、《孟子》、《荀子》、《礼记》诸书,但是却辗转收录于《吕氏春秋·察微》、《淮南子·齐俗训》、《说苑·政理》等诸篇之中。这表明,这一故事在先秦至汉代这段时期内流传相当广泛,颇受当时人的关注。揣测其因,一方面是这个故事很可能涉及到孔子之遗言和道德教训——孔子对子贡之行为作出了自己的评价。尤其是"子贡赎人让金"与"子路拯溺受牛"的故事一并出现,作为截然相反的两个事例,孔子予以了相应的评价,正反两方面的教训备  相似文献   
47.
最近四十年我国的西方哲学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研究队伍的规模和专业性上,都有足可道者。但是,也还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有待解决。首先是不能融会贯通,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研究。其次是往往只是在知识层面和信息层面上研究西方哲学,缺乏对西方哲学所关注的哲学基本问题本身的思考和把握。换言之,是对西方哲学知识的研究而非哲学的研究。最后,缺乏中国意识和中国视野,因而无法促进中国哲学本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48.
后马克思思潮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无论是修正还是挑战,甚至是颠覆,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判断,即当代资本主义形势使得经典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生产概念变得不合时宜。后马克思思潮对历史唯物主义而言其实质不是发展,而是危险的颠覆者,后马克思思潮的新"生产"概念具有隐匿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本质。  相似文献   
49.
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中对生产主义意识形态提出了三大批判,指责马克思主义是鼓吹抽象普遍性和同一性的概念帝国主义,是鼓吹抽象的劳动和生产至上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以鼓吹欧洲文化优越性的种族中心主义.笔者认为他的批判是片面的,也是站不住脚的.本文就上述他的三个诉状为问题展开与他的批判性对话.  相似文献   
50.
理解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几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德的宗教改革与法国启蒙精神产生了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哲学完成了一个封闭的圆圈,不管黑格尔哲学怎样复杂,其基本上还是一种精神人格的类型学。黑格尔认为是绝对精神成就了顶峰,把顶峰说成为一种精神人格。将几位德国精神的代表与黑格尔作比较是理解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