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5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怀古诗是唐代诗歌类型中重要的一种,作为唐诗研究的专家,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不可避免地涉及对唐代怀古诗的研究。他站在西方的视野中,运用后结构主义的互文性理论,将互有关联的怀古诗组织在一起,形成了唐代怀古诗的网络档案,从同韵、借词、同主题几个方面,剖析了他眼中的唐代怀古诗,为我们以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怀古诗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42.
在沈从文和屠格涅夫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其在描写大自然的美景以及表现美好的人性的同时。均渗透出他们内心深处浓重的悲伤情调,而这种看似相悖的艺术追求是与两位作者的生活经历以及思想性格分不开的。就这一切入点探讨屠格涅夫对沈从文的影响及他们作品中的相似性,以期在比较中进一步扩大沈从文研究的外延,确认其创作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43.
文章论述了大学精神气质的内涵,并以少数成都大学学子身上一直以来存在的自卑现象和形成原因为例,说明成都大学进一步发展壮大必须正视的一个软肋;从"道"、"术"两个层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44.
5.12汶川大地震灾情发生后,中国政府和各级媒体及时的、真实的报道,有效地避免了公众的恐慌情绪,减少了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媒体由以前的"及时上报"到如今的"主动播报",在危机传播中担负起引导舆论、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政府在国际传播中的形象,是舆论引导方式的一种巨大进步和革新。  相似文献   
45.
历史上藏族民众的苦难遭遇与体验成为藏族民间表演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内容,成为艺术表演中苦难叙述的现实基础和创作动因。藏族民间表演艺术中苦难形态主要表现为生存之苦、身心之苦、离别之苦、苦众生之苦等。受到藏传佛教深刻影响的传统藏戏,在剧中直接"裸露"苦难,展示种种苦难,再通过修行克服苦难。藏族民间表演艺术中,人们面对苦难现实主要表现为两种态度:勇敢应对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抗争精神,坦然面对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超越精神。遗憾的是,佛教教义苦难观念的深刻影响,使表演艺术无形中消解了最为珍贵的丰富的感性元素,剥落了丰富的心灵和情绪感受以及感性化体验。  相似文献   
46.
左清飞,女,川剧旦角,国家一级演员,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她师承广泛,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表演上善于运用传统程式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腻含蓄,洋溢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47.
陆游在成都的城市穿行与空间书写,表现出区域确认、道路凭借、节点进入与标志识别等多种意象方式。这些城市印象成为东归之后诗人成都记忆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8.
王厚盛,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成都市剧协理事,成都市川剧玩友会艺术指导。主攻净角,主要获奖剧目有:《五台会兄》、《荆轲借头》、《刘氏四娘》、《山杠爷》等。  相似文献   
49.
胡希东 《社会科学》2012,(5):179-185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是文学经典构筑的文学的历史;文本细读与文学经典的发掘是夏志清文学史建构原则,这与汉学家普实克发生了冲突,其冲突既有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偏见,也是两种文学史建构谱系的对峙;夏志清文学史建构原则有其致命局限,但并不能掩盖其小说史的独特价值;无论是其文学史建构原则,还是其小说史文本,还有很多复杂问题供我们思考探析。  相似文献   
50.
“实用生态批评”对“实用”的追求,强调面向生态问题和生态实践的现实,显示出与杜威的经验论哲学和美学的紧密联系.它们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确立生态关怀的主题,主张以生态进化论为生态思维的科学基础.杜威关于用自然化的智慧通过控制的艺术实现生态理想和关于作为艺术的“一个经验”的生命内涵的思想,对于当前生态批评的实践之维和文学——审美之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强调面向现实的生态批评,应当更加充分地认识和吸取杜威美学中的生态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