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3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503篇
社会学   6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不开宗派不为师”,是钱钟书和马一浮两位学术大师共同的学术态度,虽然具体缘由不尽相同,但都植根于中国古代“为己之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52.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对河北省高校学生体育态度、消费内容、消费水平等因素的调查分析,总结出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的规律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3.
自然美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其精神意向与它所反映的审美态度的价值,它对人类是一种元价值的关系。这种元价值主要表现在为社会美或艺术美提供审美的原型、意象、归宿以及自由的精神。从逻辑上看,自然美的价值方式主要体现为一种审美态度和建构自由的调节性法则。  相似文献   
54.
高校青年干部是当前高校管理工作的主要群体 ,他们的工作态度端正与否 ,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改革与发展。针对高校青年干部工作态度上的误区 ,提出了四条基本要求和四种关系的处理。  相似文献   
55.
论争是人类古已有之的传统 ,能展示人类自身的智慧和风采。但是只有进步的论争才能真正推进文化、学术的提高与传播 ,这就要求作家、批评家们不仅要有战斗的“论争”精神 ,更应坚持理性、平等、自由的原则 ,本着对学术文化负责的态度开展论争  相似文献   
56.
中国中产阶级的增长及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EAMC中产阶级分类界定,利用国家统计数据和社会调查数据,估计了中国中产阶级的规模增长,描述了中产阶级的收入和消费特征,并重点分析了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态度.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中产阶级是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的极大受益者.尽管他们有较多的民主意识和群体利益冲突意识,但目前阶段他们仍希望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支持渐近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57.
该初步研究旨在调查大学新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新教学模式的态度,并评估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为进一步展开的态度研究奠定基础。问卷基于教师、课堂环境和学生三个变量设计了共50项调查内容,经过SPSS统计分析证实:1)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推广使用;2)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最主要的变量,而三大变量各受两个主要影响因子的影响;3)多数大学新生对新模式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58.
端正思想政治课学习态度的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思想政治课学习态度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端正思想政治课学习态度的途径一是加强学习目的和意义教育 ,二是改进教学方法 ,三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59.
刘晓东 《求是学刊》2007,34(5):130-136
明代科举体制的相对完善,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科举竞争压力、内外廉考官权力的不对等与试文的程式化等内在弊端。随着晚明科举流通机制的日渐壅滞,这些弊端也日渐显露,导致了舞弊、权力寻租及揣摩等科场风变的泛生。科举取士公正与公平性的削弱,使基层士人之科举生存环境渐趋恶化,并促动了士人科举心态由"中和恬退"向"燥竞"与"游离"的转化。  相似文献   
60.
以经学闻名于世的清末史学家孙诒让,与俞樾、黄以周合称"清末三先生",是古文经学出色的后殿.当清末风云变幻之时,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中国文化发展的走向,并倾力从事教育实践.具体考察他的学术实践和教育实践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对中学和西学的基本态度,体会他置身于西学这种强势文化汹汹而来的时代中的种种挣扎与无奈,并可由此一窥中国传统文化在应对外来强势文化上的弱势与其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