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84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51.
“客家”称谓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罗香林先生到近年的客家学研究者 ,对“客家”称谓出现的由来与年代不断有所讨论 ,然而一些讨论或因文献资料不足 ,或因对文献的理解有偏差 ,更在于未能寻得更多具体史料的支持 ,故而不是语焉不详 ,就是过于主观武断。“客家”称谓出现的年代问题 ,是客家学理论架构上的一个重要关节点。这个问题不解决好 ,“客家史”也难于动笔。笔者近年侧重研究清初“湖广填四川”和“迁海复界”所引发的客家移民运动。这一考察经常涉及“客家”称谓问题。本文即在对四川、广东、福建、台湾、南洋移民考察的基础上 ,提出“客家”称谓的出现应在“客民第四次大迁徙”的康熙至乾隆年间 ,而且是以“他称”率先出现在广州府、肇庆府的粤语区域内。“他称”转为“自称” ,作为客家民系整体说来 ,则应是咸、同年间“土客大械斗”之后。  相似文献   
52.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深圳市的非在编教师为研究对象,对非在编教师的生存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表明:非在编教师的经济待遇、工作环境较差,职业认同感、社会认同感较低,与在编教师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为工资水平差距明显,福利待遇满意度较低;工作负担重,工作考核严苛,工作压力大;非在编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社会归属感普遍偏低。将非在编教师归属于弱势教师群体具有相当的可证性,其生存现状亟待改善。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提高非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改革人事制度,优化非在编教师队伍结构;学校应逐步构建和谐的管理和评价机制,缓解非在编教师的从业压力。?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3.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深圳市非在编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师队伍素质结构、专业知能发展水平、专业发展作为、专业发展支持机制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编制类型的教师在专业发展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非在编教师在各项指标上的发展程度明显不及在编教师;非在编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音乐艺术获得了长足发展,中国钢琴音乐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态势。作曲家们在调试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民族和声的革新与试验;还有一些作曲家立足于对新风格的大胆探索,追求新的音响效果;更有一些作曲家自己独创技法体系,创作了极具个性化的音乐语言。这些作品在创作手法上所体现出的独创性、刻意追求的音乐环境和音响效果,以及借鉴西方技法来表现民族精神风采所做的一切努力,为推动中国钢琴事业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55.
元杂剧题材和情节的特征是由元代杂剧艺术独特的生存环境决定的。与传统的文人文学相异,以市民为接受主体的剧场演出才是元杂剧艺术最重要的存在方式。市民趣味的制约和俗文学传统的影响成就了元杂剧的独特艺术本质。  相似文献   
56.
深圳市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模式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验经济时代要求旅游必须与文化有机融合,才能持续发展并具有无穷生命力.依据产业融合和产业链理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深圳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互动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主题公园延长生命周期的压力倍增、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互动的产品结构单一、上下游产业链未得到有效衔接和延伸等问题.应从互动项目策划、互动空间布局优化两方面构造深圳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7.
论深圳客家围堡的历史及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川 《东岳论丛》2002,23(2):67-71
龙岗区是深圳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区 ,客家的围堡群 ,是龙岗也是深圳弥足珍贵的人文财富。龙岗围堡群的建筑年代上自乾隆 ,下至光绪 ,规模宏大、形式多样、数量惊人。它是客民第四次大迁徙的凝固诗史 ,是深圳地方传统文化的明珠。围堡的外部建筑布局和围堡内部建筑均传达出丰富的建筑意象 ,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诱人魅力。  相似文献   
58.
陈文 《江淮论坛》2004,(3):137-140
本文认为“意境”范畴的成型与文人诗画的出现,两者之间存在深刻地关联。唐宋以后诗画两界对“同源说”的肯定,对诗画意境的自觉性阐释,以及诗画合一的趋势,无疑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是拓展了“意境”范畴使用的领域和内涵,使“意境”逐渐上升为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中心范畴。二是促使诗、书、画、印四艺合一,于明清两代整合成型并成熟。四艺合一的完型是自宋元以来山水诗画重意境创作的自然结果。笔者认为“意境”论的成熟及这一美学思想发展的导向,其目的在于建立泛文化意义上的一种人文理想,以文人群体为核心的力量,在传统诗画艺术方面做出了非凡的成就。  相似文献   
59.
20世纪是身体美学迅速扩张的世纪,人体借助大众传媒的崛起之势跃升为最重要的审美对象。然而,迄今为止的绝大多数相应话语都仅仅把身体当作审美客体,这至少在逻辑上是不完整的———身体美学作为一个词组有以下可能意义:(1)以身体为审美主体的美学;(2 )以身体为审美客体的美学;(3)以身体为审美主体且同时以身体为审美客体的美学。将身体当作众多审美客体之一并非新鲜的主张,这种意义上的身体美学的兴起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美学革命。本文所说的身体美学首要地指以身体为主体的美学。这种意义上的身体美学不是美学的一个学科,而是所有回到了其根基的美学本身。它的诞生意味着美学在漫长的迷途之后终于回归了身体之根。以身体为主体的美学迟至19世纪下半叶才由德国哲学家尼采冲创出来,并且在2 0世纪仍未在西方美学中占据主流地位,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呈现这个复杂的逻辑因缘有助于我们建构真正的身体美学。  相似文献   
60.
拖延的理论与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拖延是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现象,是个体延迟开始或完全逃避必须完成的工作或必须做出的决策的一种行为倾向。目前,国外心理学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从拖延的理论探讨、拖延的测量与拖延的实证研究三个方面予以总结。本文对国外拖延的理论与测量研究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