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07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92篇
管理学   586篇
劳动科学   47篇
民族学   440篇
人才学   150篇
人口学   45篇
丛书文集   4652篇
理论方法论   771篇
综合类   7729篇
社会学   648篇
统计学   92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335篇
  2015年   528篇
  2014年   1218篇
  2013年   985篇
  2012年   1387篇
  2011年   1351篇
  2010年   1222篇
  2009年   1165篇
  2008年   1242篇
  2007年   919篇
  2006年   702篇
  2005年   715篇
  2004年   507篇
  2003年   360篇
  2002年   337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胡适从科学方法上着手建构中国学术现代性的动力源自其思想启蒙的诉求.但思想启蒙与纯粹的学术研究并不处于同一层面,当这一动力正式落实于学术层面时,二者的内在冲突便凸显出来,启蒙诉求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为建构中国学术现代性的障碍.然而,胡适由程朱而重释理学的现代性价值,既是一种新的、为人们所忽视的对理学的解构方式,同时也是根据西方现代性标准对中国传统学术发展脉络的一次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62.
高等学校具有特殊的组织结构特性。在高校内部的组织创新中,要特别注意建立自由民主的学术组织和严谨有序的行政组织,并使二者运行不悖。深化以学院制管理的改革,实现学术组织与行政组织的优化与协调,建立良性运行机制,使学校的改革既有利于学科发展,又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63.
文化唯物主义莎评是20世纪8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莎士比亚批评流派。它凸显莎士比亚研究的文化政治意蕴,从种族、阶级、性别、性以及莎士比亚与文化机制的关系的视角对莎士比亚文本进行政治学的解读。它不仅与历史上的莎士比亚文本对话,还跨越历史的空间与当下文化展开对话,这种历史的纬度使其显示出马克思辩证法的特色。  相似文献   
64.
编者按:本文是马悦然先生为参加2006年7月20日至21日在中山大学举行的"中欧文化接触──纪念高本汉学术研讨会"而特地撰写的论文.现征得马悦然先生同意在本刊发表,译文经作者审定并加按语.  相似文献   
65.
最美的戒指     
最美的戒指,是金的?玉的?钻石的?翡翠的?不。我认为是加拿大工学院钢制的戒指。加拿大工学院有个传统,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只要一毕业,就必须在交际场合戴上一枚亮闪闪的钢戒指。为什么?因为该校曾有过一名设计桥梁的毕业生,由于设计上的失误,大桥竣工不久就倒塌了,正是为了牢记这个耻辱,该校才买来这座桥上的钢材做了许多戒  相似文献   
66.
2007年5月21日,由湖北民族学院主办,中南民族大学、吉首大学、四川省民族研究所、贵州省土家学会协办的土家族确认50周年暨土家族研究学术研讨会,经过为期三天的会议,圆满完成会议议题胜利闭幕。来自韩国及国内京、豫、粤和鄂、湘、渝、川、黔地区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国家民委、湖北省人大、湖北省民委、湖北省文联、恩施州委及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专家学者回顾和总结了土家族研究的历程,充分肯定了土家族研究50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1954年,以著名民族学家潘光旦先生为首的老一辈学者对土家族的历史、语言和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67.
随着自然科学“双刃剑”效应的日益凸现和各种复杂社会问题的不断涌现,当今西方发达国家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程度越加提高,从政策导向、法规保障、经费资助、教育革新等方面加强了对社会科学的扶持。  相似文献   
68.
年鉴是工具书的重要类型之一。192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阮湘等编的《第一回中国年鉴》。这是学界所知的中国人自编的第一部中文版《中国年鉴》。1921年英国在华出版的第一部英文《中国年鉴》和1935年中国人自编和出版的第一部英文《中国年鉴》,在中国年鉴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研究20世纪中国年鉴的发展史,我们无法回避它们。本文试图揭开民国时期英文中国年鉴的一角,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们,以凸现其珍贵的史料价值和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69.
《华人时刊》2004,(6):43-44
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吴贻谷和同事们在“瓜菜代”的艰苦日子里,仍然坚持苦干。提起往事.吴老陷入回忆:那时候.除了白天抓紧工作,晚上还加班两小时,回宿舍还要带上资料接着干。办公室旁有块十几平方米的空地,我们种上苞菜,让食堂加工加工,算是对“瓜菜代”的弥补……吴贻谷他们真可谓一群“吃草吐奶”的老黄牛!  相似文献   
70.
不同于上几代老移民作家,也有异于同时代的一些新移民作家,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新移民作家代表,美籍华人查建英致力于描写北美华裔所面临的文化和性别冲突.她徘徊于中西文化之间,体会着"边缘化"的状态,其作品《到美国去!到美国去!》透视了"边缘人"的生存和心理状态,反映出人物在中/西矛盾对立中特殊的充满悖论式的生存困境,揭示了新移民难以逃遁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和异化等问题,以及在身份认同危机和异化中所追求的一种自我放逐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