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8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洛阳纸贵     
西晋左思“欲赋三都”,从山东临淄“移家京师”,“遂构思十年”赋成,一时不被人看重。左思请德高望重的皇甫谧看过,皇甫谧矢口称赞,并为作序。又有著作郎张载、中书郎刘逵作注释,于是《三都赋》声名大噪。起初,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想作此赋,听说左思在写,对他弟弟陆云说:“有一个鄙夫要写《三都赋》,待他写完,用来盖酒坛子吧。”待《三都赋》问世,经名家荐介,“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陆机也为之叹服而辍笔。  相似文献   
62.
王媛 《云梦学刊》2008,29(3):112-117
左思《三都赋》撰成时间是学界争论比较大的问题.通过考察左思开始撰写《三都赋》的时间、左思担任秘书郎的时间、陆机"覆酒瓮"之讥和左思访陆机咨吴事的时间、左思访张栽咨蜀事的时间、张华为《三都赋》扬誉的时间,以及卫权、张载等人为《三都赋》作序注的时间,最终确定《三都赋》写作的时间应该是在太康元年到太康末年,《三都赋》渐行于俗的时间是在太康末年到元康初期,《三都赋》名声大噪的时间是在元康中后期.而皇甫谧《三都赋序》的真实性则是一个不可解决的疑案.  相似文献   
63.
<晋书>评陆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从"宏"与"丽"两方面来概括陆机诗文的风格.后世对陆机文风的评价,无论褒贬多从"丽"着手,而关于陆机散文的"宏"风格却少有人论及,本文意图深入文本分别从建功之企向、迁逝之悲、生命之思等三方面来分析陆机"宏"之文风,探讨陆机在散文发展史上的非凡意义.  相似文献   
64.
“缘情绮靡”与陆机诗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陆机诗是以“缘情”为内容,“绮靡”为形式,“质理”为骨干.采取诗论与诗作相联系,时代与历史相联系的研究方法,揭示陆诗的真实风貌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5.
现代阐释者认为,陆机提出的"诗缘情"说以抒情为诗歌本质,摆脱了儒家诗教的传统,使诗歌抒情不受儒家礼义束缚,诗歌的功用也不再以儒家风化为本.但由<文赋>"诗缘情"本义及陆机以儒为本的思想可知,"诗缘情"之现代阐释与陆机原义存在偏差.现代阐释之"诗缘情"说的理论观念不属于陆机时代,而至齐梁时始真正出现.因此,现代阐释实是对原典本义的误读.  相似文献   
66.
承继着曹丕《典论.论文》的理论遗产,陆机《文赋》为刘勰《文心雕龙》与钟嶸《诗品》的出现奠立了深厚的基础,可说为六朝整体美学朝向"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的方向发展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然陆机《文赋》之所以会在西晋初期出现,实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文化意涵,其是与当时特殊的政治社会情况密切相关的,乃是庶族追求仕进、力求攻文下的产物,可被视为是庶族文士对文学进行想像的理论著述。本文除点明《文赋》与庶族文人"柔顺文明"心态所具有的关联外,更冀以厘清陆机《文赋》审美意识?自儒、玄调和的思想源头。在此基础上,则将进一步点出,陆机在《文赋》中所提出的乃是一种以易、老概念下的"自然"为本的文学本体观,其具现为理论的层次即是:对具有永恒之美的文学特色的阐述;以个人才气为主、注重想像、灵感的创作论;以及尚未超越儒家教化观点的文学功用论。  相似文献   
67.
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标志着缘情说的确立。使缘情说成为系统理论的是刘勰。首先他把“情”提升到本体地位,以“情”作为“文”的本质特征,而不限于“诗”;其次,他阐明了情采二者的辩证关系;再次,他在创作规律的探求中,揭示了情感的效应。刘勰的情感论是缘情说的完善和深化,因而与诗言志说拉开了距离。  相似文献   
68.
陆机入洛仕晋后人格境遇和心态的复杂性深深制约着他的创作,具体表现为:一、强烈的个体功名意识造成了他在摹拟中求新变和以繁缛逞才的创作心理;二、出身江东大族的家世自豪感使他在创作中充满了强烈的颂祖意识、家族亲情和文化意识中的东吴情结;三、亡国之臣游宦异乡的忧患惧祸心理导致了他创作中多悲情而少刚气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69.
在中英诗歌史上,济慈与陆机都是颇有争议而又影响巨大的诗人。前者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后者则在中国古代享有“嗣魏开宋”的诗史地位。总体看来二位诗人在对偶或英雄偶句诗体的运用、通感意象的运用、秀句警策的运用和对后世诗学的推动方面,有着严密的相似性。对二者诗歌艺术的合论,不仅可以体味到“东海西海天下攸同”的创作理念,更为中英诗学的研读提供新的方法和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0.
王力 《阴山学刊》2009,22(6):38-42
有着独特人生经历的西晋文学家陆机,在许多作品里表现了“生命”这一传统的主题。由于受到儒学的深刻影响,陆机对生命本体的认识倾向于理性。《挽歌》是集中表现陆机生命观的诗作,包括其三首《挽歌》组诗与《庶人挽歌辞》《士庶挽歌辞》《王侯挽歌辞》《挽歌辞》等另外四首。通过对其挽歌系列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陆机对“死亡”的态度是严肃的,执著的,且有浓重的“哀死”倾向。其原因源于其诗人的敏感心灵与所遭遇的社会变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