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历史制度主义研究视野中,制度替换往往发生于旧制度危机日益严重并将发生崩溃的"临界点"时期,决定政治走向的行动集团如果把握了行动的主导权就可能在制度变迁中成功实现制度创新。1898年的戊戌变法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来突破中国封建王朝路径依赖的惰性,把中国带入民主宪政的轨道之内。从新制度主义视角分析,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集团是晚清政治舞台上势力很弱的政治集团,其先天不足的因素包括组织涣散、意识形态凝聚力与整合力不足、改革所需的资源匮乏以及臣民文化对变法的阻抗等,都决定了戊戌变法不可能完成近代中国制度创新这一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实现"包容性增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它是关系我国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性因素。实现"包容性增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努力,其中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是关键。这是因为强调以机会均等为核心的前提公平是"包容性增长"的核心要义,注重分配公平能够激发社会活力为"包容性增长"提供强大引擎,保持合理适度的收入差距能为"包容性增长"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一个重要社会理想,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经阶段。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些不和谐因素.不是改革自身的问题,而是市场化改革不到位不彻底造成的必然结果,要素市场发展滞后与公权力市场化是中国市场经济不成熟的主要表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得以解决,科学发展是解决的根本之道。因此,必须对改革问题进行全面、理性的审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为深化改革、推进共建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4.
农民的精神家园,是农民精神生活的港湾,创造力的精神之源,团结互助的精神动力。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代中国农民共有精神家园逐渐荒芜。构建当代中国农民的精神家园,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以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借鉴吸收其他有益文化为补充,大力发展具有乡村特色、乡村风格、乡村气派的具有现代气息的先进文化,使乡村传统文化生命力更强、魅力更大,进而推动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难题是在60多年的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路径依赖现象,也就是我国具体政治体制在变迁的过程中对核心制度的高度依赖.这种依赖一方面使好的政治制度得以延续,可以为其以后的政治发展提供一个基本的模板和发展指向,另一方面它可能使一个坏体制“顽强”地生存下去,要改掉它比建立一个新的体制还要艰难.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要取得突破必须实现政治发展的路径创造,在党政关系、改革理念和权力制约等方面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寻求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用亨廷顿改革理论分析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主要有:执政当局没能处理好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关系;没有从严重的权威危机中挣脱出来;没有一流的改革家来主持新政;没有高超的政治谋略和改革技巧,导致改革集团分化瓦解;不能解决改革过程中一些投机者的"搭便车"行为;不能有效化解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的阻滞;不能将突击战略与费边理论有效地结合起来,制定出科学的斗争策略等。  相似文献   
7.
《东方杂志》发行史上的第一次停刊,发生于辛亥革命期间的1911年11月15日—1912年4月1日。此次停刊,除了为避开当时扑朔迷离的政治风潮的普遍原因之外,还受商务印书馆当时所遭遇的主要困境、张元济个人的政治思想、上海报刊界与南京临时政府之争等因素的影响,而非单纯的因交通受阻或张元济个人的审时度势之举。  相似文献   
8.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新生代农民工道德信仰必然会受到城市文明的更为深刻的冲击和震荡。由于他们的综合素养、社会阅历、对城市生活的期望等与现行的户籍制度、城市文化、和城市居民对他们的态度等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道德信仰的弱化和扭曲。社会应该从制度革新、组织关怀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来化解他们的道德信仰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以实现他们向社会主义道德信仰的渐近和归依。  相似文献   
9.
清末新政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后一次封建王朝的自救运动,它在军事、教育、经济改革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政治上主张革除专制主义制度的弊病,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由于不完全的政治市场的存在、政治制度具有自我强化的机制,以及收益递增使专制主义制度陷入了某种路径依赖,并使它处于毫无效率的"路径锁定"状态。清末新政因为在政制创新上毫无建树,不能打破专制主义的制度均衡,难以突破专制主义制度的"路径锁定",最终以失败收场。因此,从制度属性的特征分析,路径依赖是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史成虎 《天府新论》2012,(4):128-136
在历史制度主义研究视角中,制度替换往往发生于旧制度危机日益严重并将发生崩溃的"临界点"时期,决定政治走向的行动集团如果把握了行动的主导权,就可能在制度变迁中成功实现制度创新。1898年的戊戌变法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来突破中国封建王朝路径依赖的惰性,把中国带入民主宪政的轨道。从新制度主义视角分析,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集团是晚清政治舞台上势力很弱的政治集团,其先天不足的因素包括组织涣散、意识形态凝聚力与整合力不足、改革所需的资源匮乏以及臣民文化对变法的阻滞等,这些都决定了戊戌变法不可能完成近代中国制度创新这一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