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虚拟物流企业的组建与运行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文章就虚拟物流企业的概念和内涵展开分析,探讨了虚拟物流企业的组建与运行过程,提出了虚拟物流企业的生命周期IFOT模型、虚拟物流企业的组织与运行模式、虚拟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关键技术,其目的是提高真实物流链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略论西方经济学伦理道德观的演变与承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汉民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4(5):603-609
有秩序的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同时也是道德经济.西方经济学家在论述市场经济效率的同时,无不强调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无不强调法律和道德对经济与社会秩序的巨大作用.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呼唤法治、道德和秩序.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物流产业的信息化需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物流的实质是以信息流为前导的系统活动,信息化是物流业从传统业态向现代业态转化的内在动力。湖北省要想将物流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就必须对全省范围内物流产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未来需求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准确把握信息化在物流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进步这一互动关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力推进物流信息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信息不对称与腐败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汉民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2):108-112
对腐败的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政治学分析、伦理学分析和经济学分析.文章运用信息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对腐败的成因、经济根源以及反腐败的机制设计作了经济学上的探讨,指出了建立有限廉价政府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书院与长江文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汉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3):3-9
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书院制度,其起源、发展、普及的重心一直是长江流域。一方面,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是长江流域书院崛起的历史条件与文化原因;另一方面,长江流域对唐宋以降的长江文化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先谦汉学研究与书院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先谦是晚清一位重要的汉学大师。受道光以后晚来湖湘汉学之风和督学江南时江浙考据学派的影响 ,王先谦的治学呈现明显的汉学倾向 ;在湖湘理学传统和晚清经世思潮的影响下 ,王先谦的汉学又不同于传统的乾嘉汉学 ,已走出纯粹的考据而呈现出既趋重经史考据 ,又能调和汉宋、兼采古今、求实致用的多途取向。王先谦一生治学讲学 ,始终没有离开过书院。正是借由如南菁、思贤、城南、岳麓等书院 ,王先谦为传播汉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本土化与中和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汉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1):19-23
对世界文化现状及趋势的描述,存在着文化全球化、本土化两种鲜明对立的认识;对这两种不同文化现状及趋势的评价,也分别存在着肯定或否定的截然相反的看法。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的中和智慧,肯定方向相反的两种文化趋势及每种趋势的利弊的客观存在,并从此出发,建立一个能够化解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紧张关系的中和文化观。并坚信这种中和文化观既可确立中华文化发展的理想目标,也是建立和谐的人类文化生态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湖湘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汉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4):5-9
对湖湘文化探源,不能单向度地从本土文化中寻找最早文化因子,而是要从地域文化的交流互动中,多维地思考把握湖湘文化的渊源。湖湘文化的渊源、形态、特质,都须在地域文化间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够说明。湖湘文化体系中精英文化与民俗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既是两种文化层的交流互动,又是两种文化源头的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9.
湘军与晚清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汉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5):16-22
湘军原本是清朝咸丰年间在湖南地区创建的一支地方武装,但是湘军出现后完全改变了晚清中国的政治生态、社会格局,深刻地影响了晚清中国的历史.湘军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造成那么大的影响,自有其内在的原因.湘军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集团:既是军事集团,又是政治集团,同时还是一个文化集团.<湘军史料丛刊>的整理出版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朱汉民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1)
在中国文化思想上,儒、法两家的社会政治思想居于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儒法两家的社会政治主张有一种既相反又相通的互补关系,这种互补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政治的思想观念和实际操作过程。(一) 儒、法两家所以能构成互补结构,是由于他们两家的社会政治主张是一种既相反又相通的关系。这里,首先论述两家的思想分歧: (1)在社会观上,两家对社会关系本质的看法完全不同。儒家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看成是一种相亲互爱的伦理关系。他们以“五伦”来概括整个社会中人与人的基本关系。即如孟子所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他们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