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61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57篇
人才学   2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87篇
理论方法论   54篇
综合类   843篇
社会学   7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乡土武术文化的生存形态可分为原生形态、次生形态以及艺术形态。在现代中国,社会变迁主要体现在社会再生产土壤、社会再生产方式、社会再生产功能等方面的变迁,致使中国乡土武术文化的生态传承内容、动力、方式及评判标准发生变化。因此,中国乡土武术文化发展出路在于自身的文化内涵的拓深和增值,以适应民众正在或已经改变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2.
3.
曾国藩在传统文化和家庭氛围影响下形成了浓厚的乡土情结,贯穿曾国藩一生的乡土情结为其事业和交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京为官时期对同乡以及家乡的特别关注,折射出曾国藩浓浓的乡土情结。曾国藩在乡土情结的影响下创建了湘军,为其幕府的建立储备了人才,在乡土情结的感召下与同乡建立了深厚友谊,成就了一生的事业。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农村,大年三十的黄昏和正月十五,人们都要为逝去的人上坟,以寄托哀思,表缅怀之意。但是,这原本应该肃静和庄重的场合,近年来却变成了热闹喜庆、人声鼎沸的场面,这种哀悼文化在乡土社会中的变迁,蕴藏着深刻的社会涵义。在中国农村的传统文化里,人们较为看重一个人生命的结束,无论什么人,一旦生命完结,  相似文献   
5.
6.
蒋晶  王琳 《天府新论》2004,(Z2):232-233
五四时期文化的巨大变迁,新质与旧质的交替更迭,让乡土作家陷入了理智与情感的两难一方面,他们作为时代的启蒙者,肩负着理性评判乡土的使命;另一方面,受乡情的羁绊,他们冷峻的批判笔调下又时常透露出绵绵暖意、浓浓乡思.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社会主体层面上直接表现为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的嬗变和转型。基于此背景,结合对某地区失地农民的120份调查问卷分析,从失地农民主体角度探讨他们对失地农民这一强制性身份的认同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工作和收入、城市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等3个因素最终影响着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其中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工作和收入、城市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对失地农民身份认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且由大到小影响着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倔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在新经济推动下,新一轮社会转型浪潮席卷全球,以传统农业经济为根基的中国乡土社会结构同时面临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以新经济为主导的后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把新经济引入中国乡土社会,则必须重新对新经济浪潮做出社会认定,对新经济倔起与中国乡土社会结构转型做出历史定位,以保证在新经济浪潮下中国乡土社会结构转型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9.
甘肃诗人高凯的乡土诗在中国西部当代诗歌中是独特的,他构筑的乡土世界已逐渐引起评论家的关注并赢得较高的评价。他的乡土诗主要有这样三部分组成:一,风俗画的展现;二,乡情、乡愁的吟唱;三,家园意识的追寻。高凯的乡土世界是厚重的、完整的。诗歌具有哲学和人类学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10.
福克纳与沈从文都是二十世纪伟大的乡土作家.他们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以故乡为背景来进行创作的。乡土是他们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理解了这一主题就可以很好地解读这两位作家及其作品。文章通过对他们乡土主题的比较,分析他们乡土观的异同.并进一步探讨乡土主题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