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5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47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888篇
社会学   67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薛富兴 《社会科学》2015,(2):116-126
"阳明格竹"是中国古代认识论史上一个典型案例,王阳明未能找到其格竹失败的真正原因,由此得出错误结论,从逻辑上终结了朱熹所提倡的客观外求式"格物致知"活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沈括提供了"格物致知"活动的成功经典案例。沈括的案例表明:要想获得关于外在对象客观而又深刻的认识,人们必须以积极、动态的操作性实验活动为基础,完善的"格物致知"活动是一个由感性的观察实验与理性的推理分析双向互动的过程。阳明格竹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只有感性、消极的对象静观,没有积极的操作性实验,以及理性推理分析支撑,故而其格竹活动只能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3.
"??"、"??""??"属于韩国语添意助词的范畴,由于三者在意义及用法上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这就造成不少韩国语学习者不能把三者正确地区分开来,对三者的使用也是错误百出,因此,对"??"、"??""??"的正确理解和使用已成为韩国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之一。本文着眼于分析韩国语添意助词"??"、"??""??"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对比三者在意义及用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其做出简单的归纳,从而使韩国语学习者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掌握并使用三者。  相似文献   
4.
《琼州学院学报》2019,(5):59-64
形式概念分析中多粒度形式背景存在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由多粒度标记属性诱导出的多粒度形式背景,另一种是由属性粒化诱导出的多粒度形式背景.为了对这两种表示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本文基于布尔属性取值分布提出了类属性块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定义可类属性块分割的形式背景,表明了当原始形式背景为可类属性块分割时多粒度形式背景的两种表示方法能够相互转化.可类属性块分割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讨论多粒度形式背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6.
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虽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进入中国,但由于学界长期囿于理论的单一接受阐释,缺乏方法论意义上的吸收转化,因而至今并未见到真正的本土化阐释形态。文章提出以文学语言学阐释的原理形态为出发点,运用华裔学者傅伟勋提出的“创造的诠释学”与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格义”阐释法,通过对中西文学语言学阐释各自所包含的“实谓”“意谓”“蕴谓”“当谓”“必谓”五层次文本意涵进行“共现”“分梳”“比堪”“融通”四步骤的“格义”阐释,由此形成一种“新格义”阐释法。此种阐释法,应该就是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实现本土化阐释的真正方法形态。  相似文献   
7.
三种类型的非作格结果构式“哭湿”类、“站累”类以及“气哭”类,在论元配置及句法结构上有差别,与它们语义上的差别有关系。直接宾语限制以及完成性的语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作格结果构式的论元配置,并在它们的句法结构上反映出来。三类非作格结果构式有不同的历史来源,宾语指向的非作格结果构式一部分是由广义连动式发展而来,还有一部分是动结式发展成熟后,通过概念域之间的投射产生的。主语指向的非作格结果构式则是由主体论元同指的两个不及物动词构成的连动式语法化而来的。从演变过程上看,汉语非作格结果构式经历了从合并到融合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8.
赣语吉州话中的"得"作为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有鲜明的方言特色。作动态助词时,"得"可以用于特定结构中表达实现体和持续体意义。同时,与"得"相关的"得去""得里"两个结构也表达不同的时体义。作语气助词时,"得"起强调肯定的作用,主要是对于反复和持续情态的强调和对可能性的强调。  相似文献   
9.
《瀛奎律髓》“登览类”诗歌多以人文景观为登览地,内容丰富多样,景物描写多以俯视的视角作鸟瞰式的整体把握,诗歌风格以豪迈悲壮为主;“山岩类”诗歌多以自然景观为游览地,内容较为单一,多以平视和仰视的视角、移步换景的方式进行景物描写,诗歌风格以清丽闲淡为主。二者有较为明显的区别,方回的分类有其合理性。将“登览”与“山岩”细致区分为两种不同类别,体现了《瀛奎律髓》的“诗格”性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437名高校毕业生生涯适应力和大五人格特质关系进行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生涯适应力与开放性、宜人性存在显著正相关,与严谨性存在正相关,与外倾性存在负相关。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是生涯适应力稳定有力的预测指标,生涯适应力和开放性、严谨性、宜人性的关系与国外研究结论一致,而和外倾性、神经质的结论则与国外研究结论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