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城诗歌既承中国意象诗之传统,又融现代西方诗歌之理念,其诗歌的意象之域具有独特性,其意象种类之丰富,组合之奇妙,意味之多义,都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一个高峰。虽然顾城并没有刻意于诗歌的韵律,但由于其取自于大自然的意象和萌于童心的天然韵律,所以其诗歌一方面具有自然情感的内在节奏,另一方面又获得了民间淳朴的"谣曲"风味。  相似文献   
2.
(一)"变态的中国"这题目,是从鲁迅著作中抄来的(详后)。人们知道鲁迅在《彷徨》的《伤逝》里提到"无爱的人间",他演讲过"无声的中国",但似乎没有人注意他还批判过"变态的中国"。而新时期以来的著名作家张贤亮,在他的长篇小说里写到了中国人的情感和心理变态。  相似文献   
3.
4.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是顾城自选代表作中的一篇,但有些地方存在着粗糙化庸俗化的理解.在诗中,顾城建造了一个至美的世界,却表露出自己心灵的脆弱.美是诗人的全部,因而竭尽守护,但由于脆弱,诗人流露出恐慌和惧怕的情绪.二者的交织隐伏是全诗的情感基调.  相似文献   
5.
"梦"与"花":顾城和海子诗歌创作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梦"与"花",分别是顾城和海子诗歌文本中重要的意象.在"梦"的世界里,在"花"的掩映中,深藏着诗人的心灵追求和精神渴望.顾城在他的 "梦境"中表达了对"未来"和"远方"的追寻,而海子诗歌的"花朵"开放在"返乡"的路途,"回望"和"留守"是他的精神姿态.顾城用"梦"建造了一个"童话世界",海子则用"花"营造了一个"神性世界",他们诗歌的书写方式就是他们生命的书写方式."梦"与"花",和他们所生活的现实语境分别构成一种"对抗"和"超越"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舒婷称顾城为"童话诗人"之后,新时期文学界一致将顾城看作是当代唯一的一位"童话诗人"。但考察顾城一生所创作的2000余首诗歌,远不是一个"童话"可以概括的,其中存在大量的"非童话"因素。从创作历程上看,顾城的"童话诗"主要是在其创作早期完成的。这部分诗歌作品在顾城2000多首诗歌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从创作内质上看,代表着顾城诗歌艺术水准的并不是其"童话诗",而是他以反思文革为背景的、带有强烈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的"朦胧诗"。即使是顾城早期的"童话诗",从写作目的来看,也大都与"童话"精神有所背离,其中有太多的与恐惧和死亡相关的"反童话"因素。这些"童话诗歌"从批判社会的意义上来解读更符合其诗之本意。因此,从整体上看,以"童话诗人"给顾城定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其诗歌全貌的一种遮蔽,甚至是一种深刻的误读。这种定位既不利于我们全面认识顾城,也大大矮化了顾城的诗歌成就。  相似文献   
7.
在诗歌史上的小诗传统与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时代语境的共同作用之下,小诗在新时期再度勃兴。本期小诗创作从整体上看比较活跃:作者多,作品众,与前期(冰心时期、田间时期)相比,小诗的发展更加壮大,其生长空间也在逐渐蔓延扩大。小诗诗人们的各种内心情绪得以真正释放,各种题材、各种主题得以自由表现,各种风格也得以同时相容共存。本期小诗在题材与主题上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初期表现对历史和过去的回顾与反思的小诗集中,并形成一大景观;另一点是山水小诗大量出现,并且有成就突出的诗人。本期小诗比较讲究艺术技巧,注重诗歌的艺术性,在艺术上比以前的小诗更为成熟,其美学价值大大提高。本期的代表诗人有顾城和孔孚等。  相似文献   
8.
顾城被人们称为"童话诗人",他的童话世界已成为一种思想,一种诗歌和生活的理念,他带着这种思想理念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也演绎了他另类的人生.本文通过顾城人生中一些重要的因素来分析诗人"童话世界"的产生、发展和结局.  相似文献   
9.
李京桥 《新少年》2013,(6):20-21
一个普通的喜爱文学创作的孩子是怎样成长为著名创作歌手的?他经历过怎样的困境?他面临过怎样的抉择?他如何步出泥泞,走向成功,成为数十万"北漂"青年中的佼佼者?在这个从平凡到卓越的跨越过程中,胡海泉成长的"五线谱"上,有他最喜欢的歌手:乔治·麦克;有对他影响最大的人:父亲;有他最钟情的诗人:北岛、顾城。就是在这些文化向往和至爱亲情的奏鸣里,他创造了一个乐坛"最美"的奇迹。  相似文献   
10.
顾城的诗歌创作始于少年时代听到自然界中一种秘密的声音,为了回答这种大自然的召唤,他正式开始写诗,在初期代表作《生命幻想曲》的创作中表达了人与自然合为一体的心愿。他的这个体验也就成为他一生创作的出发点和回归的目标。但是,"文革"末期他回到北京,开始跟人交流、参与社会活动,他的语言被规范,作品的内容也开始带有社会色彩。顾城在初期的创作体验中领悟到诗歌及其语言来自一个超越理性的地方,而回到城市失去大自然之后,诗人只能从探求自己的内心世界获得灵感。这种对内心世界的探求使顾城对理性的自我和认识到的日常语言产生怀疑,结果他诗的语言逐渐失去了意义和意象的连接,同时也让他突破了自我理性和非理性的界限。但突破了界限的非理性不断侵袭他的理性世界,使他备受折磨。为了克服这种恐惧感,他要恢复原先跟大自然自由交欢的诗歌创作状态和心境,所以试图进行原始生活,同时也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哲学。顾城最后理解到自然不仅是大自然,也是一种和谐的心境。他为了实践这个"自然之境",通过创作试图超越语言意义的有无和自我的理性与非理性的界限,来克服非理性随时侵袭的恐惧,以得到心灵的平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