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8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6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87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916篇
理论方法论   207篇
综合类   5034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342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408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396篇
  2008年   379篇
  2007年   492篇
  2006年   547篇
  2005年   465篇
  2004年   460篇
  2003年   448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294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内学术界一般以西方学术发展史作为背景,把治理作为一种社会互动来进行研究。中国历史视野下的治理,发轫于中国社会生活,其内涵最初主要是为了获取生存资料,即有收成才能够形成秩序也就是治理。从“乂”这个象形文字来看,乂就是治理,其原意为“收割”。不过,围绕生存资料的生产和分配逐渐产生了更加丰富的社会权力关系,而巩固和拓展这种权力关系则使得构筑更加严格的秩序成为必然。神秘感是构筑秩序的重要依据,而赋予仪式以神秘感的则是觋、巫等知识群体,他们将天、帝、王、人通过仪式联系在一起,建构起一套以礼为基础的秩序。但是,西周末年,觋、巫的神秘感被世俗的君权摧毁以后,“君臣秩序”以及由此构筑起来的社会秩序都被颠覆,从而导致“君臣之礼既坏”和“礼坏乐崩”的情形。“以智力相雄长”不仅表现在王室内部、诸侯之间、社会层面上,而且也表现在知识分子身上。从此以后,士绝大多数以追逐爵禄而骄天下为荣,以至于两千多年来一直存在“士贱而君肆”的情形。“君士互动”的治理模式,正是随着神秘主义的礼的崩溃而崩溃的。  相似文献   
2.
宋蒙战争是一场关乎南宋最终命运走向的战争,宋末诗家心系时局,以诗为史,反映战事进展。局部战争时期,李曾伯、魏了翁等人在诗中表达对川蜀局势的关切。蒙古分三路正式进攻南宋后,王同祖在金陵幕中以诗专记战时应对之策与襄樊、江淮战事,补充了正史之外的细节。钓鱼城大捷后,刘克庄等人除以诗相庆外,还对战局的走向充满忧思。至襄樊战败,诗家对贾似道误国一事进行了激烈谴责,并痛心宋廷无人堪用、无计可施的可悲现实。至全面决战、临安陷落前后,宋人面对家国遽变,其诗作又有多重心态的呈现。  相似文献   
3.
ABSTRACT

Theorization of cultural and political issues of Northeast of India often creates a disengagement from the actual cultural performances produced in the region. This unique geo-cultural place is sometimes homogenized. In actuality, it is the home of diverse socio-cultural practices and performance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deforestation, Christianization, other internal clashes and external influences, material bodies, here, are continuously being rewritten in socio-cultural sphere. Non-representational theory considers poetry as an effective mode of exhibiting the virtual multiplicity of the nonrepresentational world.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exploring the corpus of Northeast Indian English poetry that focuses on social practices and bodily experiences to interpret the entire cultural flow of everyday life. As Non-representational Theory positions ‘affect’ as a central issue to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disposition in constituting the affective political discourse, this paper will also indicate some political imperatives by advancing a politics of hope in the realm of socio-political sphere.  相似文献   
4.
本体诗歌翻译理论主要探讨译文与原文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关系。译文与原文应该达到形似还是神似,译者应该求真还是求美,这是翻译界一直争论的话题。按照“形似与神似,求真与求美”的关系来分析江枫先生对艾米莉·狄金森的两首诗歌“暴风雨夜”和“篱笆那边”的翻译,可以看出,标点符号、遣词、诗歌的韵式和诗人的创作风格等方面体现了江枫译文的特点和风格:译文选词简单但富有张力,行文简约而内敛,与原诗风格颇似;但由于过于追求简约而稍显生硬和晦涩。总之,江枫的译文是形似与神似结合的典范,体现其“形似而后神似”的主张以及“简约而忠实”的风格,但并未完全实现“求真与求美”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5.
林雪是当代汉语诗歌的重要诗人,她“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风大气沉郁。她近期的诗歌,情怀与思辨相互倚重、酵化,介入生活与提炼心性同步发力,题材多样,手法多变,情感收放自如,气韵放达从容。她对现实的观照,对时空的架构,对存在的开掘,都呈现出一种新的气象。她自觉地从先期女性主义诗写中觉醒,到如今的清澈中隐显尘世的味蕾,对生活细节和感念触觉的精妙镂刻,以及对世道人心的专注和细致打量。  相似文献   
6.
班固描绘、构建了先秦"采诗"制,对所采之"诗"的风俗内涵与价值功用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并视"知天下"为旨归,欲借此以知"风"、"俗",进而实现其"移风易俗"的风俗政治理想。基于同样的思想维度,班固又对汉乐府"采诗"的风俗意义予以了现实审视,这呈现了其"采诗"说的另一构成及其风俗维度的其他侧面。深入研究可见其在风俗学、《诗》学研究领域及方法论层面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7.
“司法附属行政”是中国古代司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古代法官地位就呈现出鲜明的附属性特征,这种特征同样体现在法院的地位和司法权的地位上,这也导致中国古代法官没有专门的职业保障制度,而这一切都深深地镶嵌在当时的人治大背景之中。通过与现代法官地位的比较,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古今法官地位以至整个司法状况的巨大差异。中国现代法官地位在独立性方面相对于古代法官有了巨大改善,但仍然不尽如人意,还需要在今后的司法改革中进行反思和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8.
在东晋礼乐之衰和晋宋之交礼乐之兴的背景下, 礼乐兴衰变化对诗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礼乐复兴促成了刘宋诗歌创作的繁荣, 包括诗歌题材的扩大、 内容的丰富、 宫廷诗风的形成、 诗歌语言和形式的更新、 诗乐联系的紧密及文人乐府诗创作的繁荣等. 这些都是对以玄言诗为主导的东晋诗坛的反拨,促进了南朝诗歌基本美学风貌的形成, "诗运转关" 也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9.
巴渝古崖居的分布与地理、地质、交通等诸多因素有关,以成渝交通要道、长江干流和支流为线,串起沿途各个点,由线成面,呈现出渝西、渝东北两头集中、整体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巴渝古崖居大多开凿于明清晚期,这一时期巴渝许多地区战乱频繁、匪患猖獗。古崖居的集中分布与这些地区相吻合,从侧面印证了巴渝古崖居的空间分布特征。巴渝古崖居的广泛开凿体现了古人高超的建筑艺术以及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冯盈霖 《民族学刊》2021,12(11):95-104, 132
疍家是汉族的一个支系,他们依水而生,以船为家,与海水浪花相伴,浮沉于江海之上。疍家舞蹈以海水浪花的舞蹈形态、流动性的舞台调度、疍歌的曲调、精心的舞美设计,营造疍家以海为伴的生活环境,使舞蹈在悠扬婉转的乐曲中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意境美,似一幅水上卷轴,勾画出疍家壮美开阔的人文文化,表现其以水为生、壮美开阔的海洋文化特质;以摇橹、划船、戏浪、织网、耕海等生活动作为基础,结合富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的舞蹈道具,如竹编斗笠、长篙、梭子、槟榔等,展现疍家朴实无华、摇曳荡漾的海洋文化元素;以具有象征性的跪拜、磕头、合掌等动作元素为基础,以表意性的腾跃、双飞燕、虎跳等装饰性技巧动作为连接,展现祭拜祈福和与海难搏斗的舞段,表达疍家人海和谐、能拼会赢的海洋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