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68篇
  免费   602篇
  国内免费   134篇
管理学   15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69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61篇
丛书文集   1791篇
理论方法论   700篇
综合类   10491篇
社会学   1095篇
统计学   3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351篇
  2014年   799篇
  2013年   1121篇
  2012年   967篇
  2011年   1161篇
  2010年   933篇
  2009年   900篇
  2008年   951篇
  2007年   1175篇
  2006年   1150篇
  2005年   847篇
  2004年   737篇
  2003年   699篇
  2002年   570篇
  2001年   461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师生关系处理往往是高校教育中非常关键的问题。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相较于其他师生关系,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以及复杂性,对其进行探讨显得很有必要。本文基于此,以导师和研究生关系为例,探讨二者的师生共同体搭建的发展阻力及路径构建对策,强调了师生共同体搭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目的.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水平,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坚持党的领导、"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坚持"质量为本"和"创新至上"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科学权威和公开透明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现实需要.结合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量化评价下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论辩","学术评价与科研管理评价的边界异化"和"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制度规制"三大问题聚讼,文章建议通过强化学术成果质量保障机制、优化学术共同体工作机制、构建学术争鸣长效机制和完善学术成果转化应用机制等制度建设,推动构建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以期进一步改善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3.
围绕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与模式选择问题,提出了一个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整体治理模式,即多阶段混合主导型碳中和实现模式。这一模式是以国家为核心,在一定时期和内外环境约束下,通过减排和增汇路径,对中国境内由人类活动造成的CO2排放与人为CO2吸收量之间关系进行调整和平衡的过程;其内部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层结构组成,每层结构各不相同。多阶段混合主导型碳中和实现模式的提出,拓展和完善了气候变化整体治理理论,为气候变化治理提供了机制借鉴。  相似文献   
4.
The Coalition for a Healthier Community (CHC) initiative was implemented to improve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women and girls. Underpinning CHC is a gender-based focus that uses a network of community partners working collaboratively to generate relevant behavior change and improved health outcomes. Ten programs are trying to determine whether gender-focused system approaches are cost-effective ways to address health disparities in women and girls. Programs implemented through coalitions made up of academic institutions, public health departments, community-based organizations, and loc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organizations, are addressing health issues such as domestic violenc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y eating. Although these programs are ongoing, they have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Key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ir early success include a comprehensive needs assessment, robust coalitions, the diversity of populations targeted, programs based on findings of the needs assessments, evaluations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effect of gender, and strong academic–community partnerships. A noteworthy impact of these programs has been their ability to shape and impact public, social, and health policies at the state and local levels. However, there have been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ch a complex program. Lessons learned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5.
Drawing on employment records, qualitative interviews, and a survey, we explore the experiences of apprentices in the highway trades in Oregon. We demonstrate that female and racial/ethnic minority apprentices have lower rates of 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 and disproportionately face challenges with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hiring practices, and supervisory practices. Yet, we find a pervasive narrative that attributes apprentices' success to “hard work,”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legitimacy of these inequalities. Consistent with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work organizations as inequality regimes, we argue that the apprenticeship system has policies, practices, and ideologies that are on the surface gender and race/ethnicity neutral, yet lead to the perpetuation of inequalities.  相似文献   
6.
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逻辑:以通识课程奠基,以学科课程立命,以教育课程定向。教育专业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基本逻辑结构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技能课程。学科课程可按照认识小学教育、理解小学教育教学过程、学会研究小学教育的逻辑来建构;活动课程可按照感知小学教育、实践小学教育、研究小学教育来建构;技能课程可按照小学教师公共职业技能和学科职业技能来建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发生学的方法,揭示共同体观念的语词生成和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建构。第一部分,作者指出,共同体这个语词在西方语言中源于共善和公共,具有丰富的内涵。第二部分,作者指出,共同体是古希腊罗马哲学和政治学的重要概念,在哲学形上学和伦理学的语境下,共同体与共善的关系密不可分;而在政治学的语境下,共同体是公共的名词化和实体化,共善则是建构人类社会的纲领和目标。把善提升为至善是一条哲学伦理学的理论建构通道,而把善提升为共善,则是哲学政治学的通道,与哲学伦理学的理论建构通道并行不悖。第三部分,作者指出,奥古斯丁批判地吸取了柏拉图和西塞罗的相关思想,然后以公义为纲,建构了他的理想共同体———上帝之城。奥古斯丁对共善的探究,直接导致对理想共同体的理论建构。他的理想共同体以信仰为核心,以伦理为共同体成员的守则,以秩序与和谐为共同体的特色,以普爱为共同体生存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尽管“道德缺失”是转型期中国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但当代的“道德缺失”现象并非严重到了危机阶段,中国古代也不是“道德天堂”。今天的道德困境可以归因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这种问题的解决,需依靠有效的维护机制作为保障。落实到根本,还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9.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神经末梢,也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终端"推动者和实践者。现阶段农村党组织建设面临新兴组织不断涌现与党组织作用削弱的不适应,"权力和资源缺失"与服务刚性增强的不适应,村民自治进一步发展与群众政治参与欠充分的不适应,群众诉求多样化与满足渠道单一的不适应,部分党员党性不强、意识淡化与始终保持先进性的要求不适应等问题。在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莱西会议精神"指导下,全面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上高度认识是前提,加强支部建设是核心,坚持法治、完善村民自治是重点,紧扣服务、创新制度是关键,统筹协调、综合配套是保障。  相似文献   
10.
弱势群体保护问题是当今社会,尤其是公法学界所面临的严峻课题。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应采用比较研究、实证研究、文献研究的方法,在继续完善传统公法意义上的相关保障性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弱势群体的社会帮扶制度。弱势群体的社会帮扶制度一方面以服务行政理论为理论依据,要求弱势群体保护由当下的“政治负责”向“社会负责”过渡;另一方面,社会帮扶制度又以公共服务理论为理论支撑,要求政府由高权强制型向怀柔服务型转变。在实践中,弱势群体的社会帮扶制度应遵循政府与社会“两条腿走路”的基本逻辑,而该制度的构建应秉承若干基本思路:破除观念束缚,培育和构建公民社会;丰富社会主体形式,弥补行政保障不足;完善其他社会帮扶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