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贸区对所属城市创新能力具有直接推动作用。选取福建省为评价对象,应用改进熵值法,实证分析自贸区所属城市创新驱动发展要素及互动关系,指出科技进步、政策支撑、产业参与和环境匹配是区域创新的重要因素,在资源秉赋差异明显的情况下,应着力推进科研投入与措施创新,并加快人才培育和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2.
在问题与创新的逻辑关系中,是创新主体的问题素养内在而有效地驱动着创新。问题素养具有生命本然性、生活养成性、结构综合性、品质卓越性和人格指向性等丰富内涵,是由问题意识、问题境界、问题加工、问题体验、问题监控、问题解决心向等成分组成的系统结构,具有激发创新意识、引导创新精神、转化创新能力、承载创新行为和判定创新价值的驱动功能。问题素养培养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应采取教学评价机制、信念突破机制、活动生成机制、模仿学习机制、专门训练机制和底蕴孕育机制,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问题素养。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确保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实施的前置性要件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应是基于实践中的有效运用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视角,首先分清研究型大学与知识产权性科技成果及其社会效益等诸多问题的基本要义。据此不仅基于新视角探讨了研究型大学与知识产权性科技成果及社会效益的基本内涵,而且基于新视角对研究型大学知识产权性科技成果与社会效益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此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政治、地缘政治和国际公共安全卫生事件对出口产生冲击的背景下,采取何种政策措施来应对外部冲击、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成为政府和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借鉴区域经济韧性的测度方法,基于首次提出的出口韧性测度指标,利用《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库》测度了1999—2016年中国31个省份(除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外)的出口韧性,结合《中国统计年鉴》省份层面的宏观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省份创新能力、出口韧性之间的关系和产业内在出口韧性的来源、决定机制。研究发现,省份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其出口韧性,省份创新能力对不同地区的省份出口韧性存在异质性影响,在金融危机这一负向外部冲击下,省份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出口韧性的提高存在显著促进作用。研究表明,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对新兴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加速出口产业整体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型升级,完善出口产品研发创新链条,促进企业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方式来提高省份创新能力,提高出口韧性和稳定出口优势。  相似文献   
5.
调整我们的思路和政策:以创新驱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已经成为创新型国家。中国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宏伟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调整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实现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主要包括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动力观、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道路观、改革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点火系”的改革观、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的人才观、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历史观等。这一伟大论述,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最新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作为我国新时期制定科技创新战略、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推动,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路线图、时间表和施工蓝图,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虽然各区域之间的差距始终存在,但缺乏内生动力的西部地区却并未陷入恶性循环,同样保持了较为快速的经济发展.由于市场中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人才流失,长期以来,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如企业家般直接干预经济,并依靠自身的企业家精神为区域经济发展引入大项目创新,实现了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然而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这种经济发展策略由于政府可调配资源日益匮乏而逐渐失效;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区域内市场中的企业家精神,从而实现大、中、小规模创新的协同发展,成为西部地区创新发展的策略选择.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应科学制定发展目标,积极转变职能,通过制度创新更好地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从而有效激发出区域内的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8.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协同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是当代科学技术研究的本质特征和根本目标,本文从当代科技创新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入手,探讨了企业如何构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之间的动态、双向的匹配、协同与互动的创新模式;提出科技创新在于学科交叉和汇聚,在于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创新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国家需求推动和市场牵引。  相似文献   
9.
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科技创新离不开科学技术人才。科学家是推动美国经济崛起的关键力量,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技与经济发展黄金期,科学家成为电力、化学、电子和航天航空等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浪潮的智力动力源,使美国抓住创新发展机遇窗口,跃升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并走向霸权之路。通用电气是美国国民经济崛起时期的代表性高技术创新型企业,更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典范,通过历史纵向的研究方法,分析其发展历程,选用科学家创新创业案例,考察科学家在美国高技术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可以为中国新常态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我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就要解决如何理解和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及其与实现高质量发展关系这个前提性问题。对不同理论谱系的生态思潮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生态中心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内涵理解为否定技术运用和经济增长,人类屈从于自然的生存状态;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绿色发展思潮从维系资本主义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本追求利润的目的出发,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理解为人类保护资本主义再生产自然条件的责任和义务;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理解为以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哲学基础,坚持系统论、整体论和协同论的辩证思维,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转化为绿色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通过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