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54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964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Dialogic communication has long been viewed as vital for effective organization-public relations. Yet, it is under-theorized whether and how organizations’ disaster communication messages may embody dialogic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and how various dialogic features a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public engagement outcomes on social media. Extending the Organization-Public Dialogic Communication (OPDC) framework to the context of social media-mediated disaster communication, we propose a multi-level framework to assess the dialogic capacity of Facebook messages sent by disaster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during a natural disaster. Three levels of dialogic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stics (i.e., message structure-level, topic-level, and linguistic level) are examined using content analysis and Linguistic Inquiry and Word Count (LIWC). Results identified media richness, correcting, and confirming topics as three consistent predictors of public engagement of all types. Meanwhile, there exhibit greater variations regarding how other topical features and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are related to public’s cognitive,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engagement during a disaster.  相似文献   
2.
"奇"是清代实学代表人物王源评点《左传》的关键词,在内容、形式评点中皆有体现。借助《左传》具体文本的评点,通过同类相联、正反对举的反复申述,王源将"奇"之内涵赋予"变""活""正"等多重意义,将传统的奇文观念"美文化",以奇诡、辞达、自然为奇文,使"奇"具备了多重文学批评的功能。身处易代,酷爱兵法,好奇人奇事奇文,一生坎壈,皆为王源尚奇批评生成之根源。对明清八股时文取士的不屑,对清初文坛亦步亦趋效法唐宋八大家的不满,使其《左传》奇文评点具备了不同时俗的意义,浸润了明确的针砭时弊与经世致用的色彩。王源《左传》评点之重"奇",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中国古代文论的典型性特征。对此进行考察,可望为揭橥评点的阐释范式、话语体系等提供可行性研究理路。  相似文献   
3.
《齐民要术》是中古时期口语性较强的一部农业科技著作,书中使用了较多复合词,有的复合词意义相近或相关,彼此聚合成群,形成了不同的同义词词场。这些同义词词场中的复合词在构词上都有相同的特点:即构成复合词的两个语素单用时意义相近或相关,这样的复合词应是当时的语言社团根据已有的并列式构词法创造的新词。在汉语词汇的历时发展中,《齐民要术》中使用的同义复合词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结果:由曾经常用的单音词作语素构成的复合词或易于通过隐喻机制形成新义的复合词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生命力相对较强,在竞争中也相对较容易发展成汉语中的常用复合词;使用频率低或难以产生隐喻引申义的复合词很容易退出语言交际领域,从而成为汉语词汇历史发展中某阶段的陈迹。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环境风险感知研究成为国际学者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国内外大量学者基于不同学科视角对环境风险感知进行研究,但这一研究领域仍存在较大争议。以1982—2019年公开发表的关于环境风险感知的415篇WOS期刊相关论文为样本,运用SATI软件构建知识单元共现矩阵,将矩阵导入 Ucinet 社会网络分析软件生成环境风险感知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采用SPSS软件对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呈现环境风险感知的9个研究流派和4个维度的知识谱系,并在此基础上割裂为实存论和建构论。多学科路径下环境风险感知研究在“概念阐释”“内容统一”“理论整合”呈现相互渗透,彼此交融特征,但是由于实存论和建构论的互异性和隔膜,导致环境风险感知研究难以实质融合,由此可为我国的环境风险感知研究提供借鉴和反思。  相似文献   
5.
论后印刷时代话语中图像与文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图像与文字的关系体现为"超媒体"和"互动电视网络系统"两种形式.传统符号学以语言为本体论基础来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认识论上是误导,符号的本质也被还原为符号现象.图像与文字,由于各自的不同"给予",具有不同的认识论要求.认知的中介本质、符号的非中立性以及符号体系必须拥有的三大元功能不仅为区别图像与文字奠定了认识论基础,而且也为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可能性,同时,更是理解虚拟现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结合古代诗词和文献语料并参考辞书,对“青天”之“青”的意义提出新的看法:“青天”之“青”不表示蓝颜色,而是描述天空呈现出的状态。反映了古代人对天的视觉和心理意象,包括:高远辽阔、神秘静穆的神性特质,也包括清明透彻的世俗观念。  相似文献   
7.
言、象、意三者的关系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涉及语言学知识,也涉及美学知识,更涉及哲学知识。古人早就意识到"言不尽意",于是"立象以尽意",最后达到"得意忘象"。对言、象、意三者关系的不同认识,导致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西方的有所不同,中西美学也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付鑫 《现代妇女》2014,(10):365-366
汉语对立词词序不是任意安排的,对立词其构成分分线性排列规律和认知是与传统伦理、文化传统相一致的,即语言具有象似性。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与中韩建交带给朝鲜文报纸的影响很大,由于这些影响报纸的语言发生了诸多变化,报纸在词汇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增无减.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朝鲜文报纸词汇运用,可以发现现实运用中存在乱用汉字词、随意组成合成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做到:制定语言选择基准、使用以读者为中心的语言;要克服“一对一”的翻译模式;采编人员要遵守《朝鲜语规范》做到规范使用词汇;采编人员要树立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0.
从书写符号来看,英语属于表音字母文字,汉语属于表意象形文字。但是从有声语言角度来看,二者都是表达语义的语音符号系统。英语与汉语音义联系研究一直各成系统,各自为政。对两种语言的音义联系研究进行系统的对比后,相隔万里的两种语言系统呈现给我们的竟是遥相呼应的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