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的幸福之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是社会的理想状态,而和谐幸福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动力和目标。为了实现和谐幸福,我们必须以和谐理念引导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个人幸福和他人(社会)幸福、人类幸福和自然演进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资源。把延安精神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结合起来,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之中,有利于抵制物质主义幸福观、享乐主义幸福观和个人主义幸福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3.
幸福论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目的论、幸福快乐论和幸福德性论出发,寻找社会发展"GNH"关怀的理论依据,这对矫正"GDP"崇拜,抵制消费主义快乐观,坚持"中道"德性原则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国家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从2000年的100万到2006年的410万,6年间净增300多万毕业生。这意味着需要数百万的职业岗位以满足大学生就业所需,而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即期就业率仅在70%左右。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的分析见仁见智,笔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幸福观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给予现实的人民幸福以深切的关照.现实的人的幸福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人的实践本质的实现,而现实的从事生产实践的人民并没有得到自身的幸福.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民生活世界中的宗教异化、政治异化和劳动异化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找到造成工人不幸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带领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唯有如此,人民幸福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6.
西方人本主义始终伴随着对幸福的思考,但没有给予幸福以科学的阐释.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人,认为幸福是物质实现与精神实现的统一;幸福是享受与创造的统一;幸福是个人幸福与社会整体幸福的统一.从幸福的维度来说,我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的幸福观.实践以人为本的幸福观必须坚持"和谐"、"公正"、"可持续"原则,使得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个人幸福、他人幸福和社会幸福、人类幸福和环境保护获得统一.  相似文献   
7.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化的多样性及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所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坚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性质、方向和主要任务;大力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努力帮助大学生确立知荣明耻的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8.
人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共性,幸福是社会中人的幸福,社会是促使人实现幸福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是人的普遍幸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普遍幸福的实现奠定了生产力基础,创造了文化导向,提供了公平的机会,保持了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9.
发展价值理性是人们对于社会发展的目的、意义和伦理属性的价值判断和理性把握.从发展价值理性的视阈来看GNH关怀,幸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终极价值目标.GNH关怀在矫正GDP崇拜的同时,促成了人类社会发展价值目标转向人的幸福,把实现人的幸福作为引领社会科学发展的价值航标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