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时候欲擒故纵,欲拒还迎是为了更好地得到缠绵之乐。因为爱所以性,这是众人皆知的。每晚,相爱男女步入房间,心自然而然地会充满期待。甚至连空气,都弥漫起情欲芬芳,但且慢,请你慢解罗衫。  相似文献   
2.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投资难”、“就业难”几乎成了流行语。2009年,当大部分毕业生为谋一个岗位挤得头破血流时,不少“80后”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另类创业之旅,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他们,玩的就是创意。  相似文献   
3.
一粟 《老年世界》2008,(12):28-30
老父“尸骨”未寒.儿女们就与继母在灵堂上掀起一场惨烈的遗产争夺战。当他们准备“齐心协力”将孤苦无依的继母及其养女赶出家门时.已成“骨灰”的父亲突然出现在儿女面前……  相似文献   
4.
实践教学是民办高校培养计算机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围绕实践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介绍了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与方案,通过加强实验中心建设,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践课程,实践了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5.
媒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身处媒介社会的青少年的发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青少年媒体的建设日趋紧迫.作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工具,青少年报刊在电子媒体的冲击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它有电子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应抓住机遇实行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打造报刊文化品牌,吸引青少年读者;注重形象,讲究版面设计;利用网络技术,开办网络版.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序志》有云:“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这句话赵仲邑先生译为:“本书称为‘文心’,是在于说明写文章时对于心思的运用。”而这“为文之用心”不期与《现代汉语词典》中“构思”条的解释——做文章或制作艺术品时运用心思——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似乎是富于理性的快乐主义者,这一点与欧州人不同——罗素英国文化人类学创始人泰勒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这个定义揭示了文化是一种结构复杂的,超有机、超个人的存在。但是,文化或文明,又决不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等的拼装和组合,而是潜隐在这些具体意识形态背后的,  相似文献   
8.
浅析民初华北农村社会习俗变化中的逆向势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浅析民初华北农村社会习俗变化中的逆向势力焦静宜社会习俗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是社会形态和社会意识的反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它具有两重性:一是直接反映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敏感性,它为革命大潮推波助澜,体现着新时代的气象;另一种特性是迟滞、保守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要遵循就业客观规律,发挥我国就业制度体系的作用,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市场规划,创新市场化机制和统筹政府就业政策机制。加快培育和扩大市场的力量,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发人力资源、尽快消除二元市场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分割,提升就业能力和素质,健全服务体系,提供有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就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工具,微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信息交流、人际互动的方式。微公益、微话题、微事物、微人物等以其特有方式进行道德世界建构,积聚道德正能量;开辟道德教育的新领地、新模式,提升道德教育者"知能",实现道德话语的叙事方式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