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基于赫克托国家发展的扩散模式理论,以青海海西州工业化进程为例,通过社会结构变迁与国家认同之间动态演进关系的分析发现,民族地区工业化引起的诸多社会结构变迁的实质是中东部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模式向相对落后地区的典型"扩散"。这种"扩散"在消除区域发展差距的基础上,有利于内地与边远地区共同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产生,从而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在以国家主导的工业化进程中必须创造条件,使"扩散"到民族地区的工业化模式融入当地的发展,避免"依赖型"或"嵌入式"经济模式的出现,为国家认同建构提供良好的经济与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北边疆是地缘政治学所谓的"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及欧洲的要冲。其安全与稳定不仅取决于我国及西北边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等内部因素,周边国家政治生态及世界大国的对华战略等外部因素也对其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国际格局的深刻变革及中国的和平发展,国际势力包围、限制甚至分裂中国的意图更加明显。世界大国特别是美国不断强化与日、韩、澳等国军事同盟关系,从东南方向所谓"第一、第二岛链"围堵我国的同时,又以反恐等名义驻军中亚,从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对中亚进行渗透,使我国处于腹背受敌态势。从国际视角分析影响我国西北边疆安全的主要国际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甘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牧民人口比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宗教意识和传统观念浓厚,生计方式变迁导致的文化适应困难是制约甘肃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观因素;甘肃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化、市场化程度较低,劳务输出机制不健全等是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客观因素。高度重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市场化、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健全劳动力转移相关配套制度是有效解决甘肃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基础,以学分为单位计算学生的学习量,以累计平均学分绩点为尺度,衡量学生学业成绩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学分制的实施给高校德育带来的挑战,探讨了学分制条件下在思想观念、德育内容、德育形式和德育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德育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6.
英语动词的理解与翻译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词动词的理解与翻译是翻译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对英语中的时态、语态、语气、分词和动名词在翻译时的具体处理作了一番初探,旨在翻译过程中能引起译者的注意,译出准确无误的译文。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工业化内在的一体化功能将打破民族地区单一封闭的经济文化生活,引起原有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从而对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民族地区内生性工业化发展不足,少数民族的工业化参与度低等原因,现有工业化模式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国家主导的工业化必须融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地区包括人的现代化在内的全面现代化,从而在社会结构变迁中为国家认同建构奠定坚实的经济及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现代企业对研发活动越来越重视。建立研发衡量标准和员工绩效评估和薪酬分配机制,保障研发组织和流程的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将哈尔滨市打造成全国"绿色厨房"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哈尔滨市打造全国"绿色厨房"的有利条件及瓶颈困难,进而提出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政策环境、力争形成合力、构建绿色品牌体系、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解决农业发展基础问题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和谐民族关系是我国西北边疆安全稳定的基础,大力开发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加快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由于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不完整、开发模式不完善、资源开发产业关联度低等原因,资源开发对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造成了一定影响.文章基于资源开发与和谐民族关系构建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资源开发应以促进和谐民族关系发展为基础,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人为本,建立兼顾当地居民利益的资源产权制度、构建国有开发企业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间的沟通平台,注重开发企业与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互动协调.同时,应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在经济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心理调适能力,通过整合与重构,在现代化、市场化过程中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