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6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66篇
管理学   461篇
劳动科学   24篇
民族学   22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81篇
丛书文集   1752篇
理论方法论   372篇
综合类   4313篇
社会学   308篇
统计学   4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421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564篇
  2010年   582篇
  2009年   555篇
  2008年   583篇
  2007年   566篇
  2006年   592篇
  2005年   452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347篇
  2001年   303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鹏  徐向艺 《管理世界》2020,(1):122-129,238
人工智能作为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产物,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对世界经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人工智能的商业应用会改变企业内部运作和生产经营的过程,为企业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变革机遇。本文结合人工智能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从管理对象、管理属性、管理决策和管理伦理四个方面对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管理变革的逻辑进行了梳理,得出如下推论:第一,人工智能时代,被管理者将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员工",以"社会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手段的适用性降低,如何管理"人工智能员工"以及协调人类员工与智能机器人的关系将对管理者提出挑战;第二,人工智能时代,管理属性不仅包括管理理论的科学性、管理实践的艺术性,还包括管理过程的技术性;第三,人工智能时代,将出现一批优秀的技术管理者,此时,技术管理者指的不是管理技术的人,而是掌握智能技术的管理者;第四,人工智能时代,管理者的决策环境得到优化,管理活动中的决策准则将由"满意决策"过渡为"最优决策";第五,人工智能时代,管理手段的智能化发展可能会加剧管理效率和管理伦理的冲突,管理者必须提升管理道德,经营过程中强化社会责任的履行;第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政府、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有必要从政策、法律与行业标准等多个方面构建人工智能发展伦理的多层次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
Quality of life is a complicated concept that has attracted broad attention from multiple discipline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 set of studies that employ diverse approaches to explore how work, vocational, and career experiences shape quality of life among migrants, and proposes a future agenda to extend this stream of research. Specifically, operationalizing quality of life in different ways, research showcased in this special issue has demonstrated how international and intranational migrants achieve, maintain, and enhance their well-being in different life domains. Reflecting on the literature and the showcased studies,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at future research should advance the current inquiry by better categorizing vocational experiences, uniquely operationalizing of quality of life in migration contexts, taking a more culturally sensitive perspective, and broadening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1980—2013年全国年度GDP数据进行消除趋势分析(DFA),发现GDP时序具有长记忆性,表明当前GDP值用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GDP值具有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具有非线性和强泛化能力特点的支持向量回归机(SVR),建立SVR预测模型,得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4.
郑立新  罗鹏 《云梦学刊》2020,(1):115-124
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因素,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当前农民对乡村振兴关注度和支持度较高,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成为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但现实中,农民主体作用也受到诸如农业综合效益较低、农民自身思想文化和能力素质不高、管理机制滞后及基础条件薄弱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需要党委、政府综合施策,采取完善乡村治理、健全政策扶持、建立引导机制、补齐短板缺陷、加强培育培训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尊重、引导、激励和支持农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激发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There is finally precise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form in endowment insurance to abolish the"double-track system".On December 23,2014,Mr.Ma Kai,Vice Premier of the State Council,delivered a work report on behalf of the State Council at the 12th Session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Twelf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bout the progress made in comprehensively advanc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urban  相似文献   
6.
以环境哲学为研究视域的文化自觉是站在明确的生态整体主义立场的学科文化自觉。它以哲学为衔接点,把环境与广义的文化联系在一起,努力为环境哲学寻求新的增长点。而弱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作为观念侧翼,更细致地修复破碎染尘之人心。让人类有效地从社会走向自然,又从自然回归社会。审视以环境哲学为研究视域能否实现文化自觉?它必须立足以环境哲学的语境与方式思考文化自觉的可能与必然,并应用环境哲学的方法与逻辑阐释文化自觉的内涵与趋向。环境哲学所固有的自然之翼,是其学科存在的本质特征。但如若停滞于自然界的现象,而无文化元素的参与和交融,环境哲学的困顿将会在现象与抽象之间迷失。而文化元素的加入,又必须在自觉的前提下进行,它一方面是为融合确定边界,另一方面是为渗透找到根据。以对人类与自然界高度负责的精神,文化自觉与环境哲学都有着共同的使命:欣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冯梦龙在《新列国志》的创制过程中,发挥《左传》“借言作断”之法:一方面,将春秋义理融入人物话语,明白显豁地反映历史真相,寄寓是非论断;一方面,借鉴《左传》中“君子曰”的模式,以髯翁、髯仙、史官、史臣等身份进行讽咏,或出以己意,或引经据典,以有诗或无诗的评论,增加内涵与意趣。他力图经史融合,藉由小说实现儒家道德伦理的大众教化,提升了列国小说的品格,确立了《新列国志》在列国小说演进过程中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8.
This research focuses upon employment in the new economy, exploring labour protection and social protection in the digital age in China. Through an empirical survey conducted in three Chinese cities, social insurance and the labour rights of employees in the digital economic sector, such as gig employment, e-commerce, and various other forms of online employment, have been examined in-depth. This study reveals new regulatory loopholes in the digital labour market, which have substantially eroded the basis of social policy arrangements in China, “softening”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insurance branches and compliance with labour regulations remarkably. Drawing upon the theoretical concepts of Polanyi on embeddedness and disembeddedness, we argue that the digital employment sector in China has been increasingly disembedded from social institutions and social control. The new configuration in the digital field of social policy requires novel conceptual models and institutional settings to cope with increasing social risks in virtual spaces.  相似文献   
9.
1.环境整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们生活的地球,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生态与环境如何协调发展的重大挑战.人口爆炸、粮食紧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经济危机等社会问题,一个又一个的危机,不仅使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黯然失色,而且使人类的未来也越来越充满艰险.  相似文献   
10.
设计多媒体课件 ,要了解授课对象的基本情况 ,根据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在各学习界面的设计中 ,充分体现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