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认识中国——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国内外中国研究领域长时期依赖现代西方的理论而没有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理论。作者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理论多从理性人的构造出发,把它作为一切认识的前提。近年来西方理论界本身已对这种“启蒙现代主义”提出多种质疑。在社会学领域,布迪厄又提出了以实践为根据的理论设想。它其实接近于中国革命在大革命失败之后所形成的独特的认识方法:要求从实践的认识出发,进而提高到理论概念,再回到实践去检验。排除其伴随的阶级斗争意识形态,在调查方法上,这个认识传统接近于现代人类学的参与者的观察方法。在学术上,它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于费孝通那样的现代中国的社会学。正是这个传统为我们指出了一个方向: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和理论。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是跨国公司从其全球战略考虑,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合理安排研发、生产、销售、物流等系统,从而实现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的组织。它既具有地区决策作用又具有一体化/协调作用,同时与其他地区总部之间存在协作关系。跨国公司根据一国在其所在地区的战略地位决定是否在此国建立地区总部。东道国在本地区的战略地位越高,对建立地区总部的相对吸引力就越大。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从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不断提升,因此能吸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华设立地区总部。而跨国公司入驻中国进行区位选择时,其关注的焦点已经由过去单…  相似文献   
3.
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是中国发展模式的一大特点.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用地既是新兴市场经济中的主要长期性固定资本,也相当容易被转化为短期性流动资本.城市建设用地已经成为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也迥异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资本.除了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外,其转化的关键还在于国家的长远经济决策,而近几年,中央决策明确将其转向社会化资本.正是"社会主义资本"的特殊性质和"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治理理念相结合,为现今和未来的中国朝向新型的、上下协同治理的"人民参与化的社会主义"演变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可能.其中关键在于,国家涉及民生的政策必须克服一些官僚主义的弊端,成为真正满足人民实际需要、真正能够激发广大人民积极参与的政策.正是如此的前景呼唤着一种扎根于中国发展经验和实践的新型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4.
认识中国——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中国研究领域都以未能形成自己独立的学术理论为遗憾。在西方入侵之前,中国文明对本身的认识自成系统,藐视其他文明。但是到了近现代,这一认识全面解体,逐渐被西方认识所取代。国内外中国研究也因此普遍从西方理论出发,不少学者甚至把它们硬套于中国实际,结果使相关研究不时走向歧途。另一方面,反对这种以论代史倾向的学者,或者是提倡本土化的学者,又多局限于经验研究,罔顾理论,或者干脆认同于传统中国文明。有的试图与西方理论展开对话,但一般只能说明中国实际不符合西方理论,却不能更进一步提炼出自己的理…  相似文献   
5.
学术理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经验的历史学家,在我的研究经历中常常能够回忆起理论运用中最诱人的陷阱.为了表述的方便,分为四个主要的陷阱:不加批判地运用,意识形态的运用,西方中心主叉和文化主义(包括中国中心主义).当我们在为中国寻求理论的自主性时,所面临的问题部分的是寻求中国未来的另一种图景.事实上,中国至今仍然在努力寻找一种中国特色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黄宗智 《文史哲》2023,(2):153-164+168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二书确定了我的学术研究方法,即以翔实可靠的经验证据为基础,采纳多种理论传统的洞见。由这样的学术研究,我得出一个关键性认识,即中国的经验实际相对西方理论来说多是“悖论”的,于是我试图探寻、建构更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概念,因之产生了如中国农业与农村史研究中的“没有发展的增长”“内卷化”“实用道德主义”,中国正义体系研究中的“实用道德主义”“实践社会科学”等新的关键词。沿着这样的认识思路,我提倡创建新型的“实践社会科学”的研究进路,即我们要从经验/实际/实践出发,而不是西方单一面向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和意识形态的建构出发,来认识,不仅是中国,更是西方本身,由此来建立新型的、符合实际的实践社会科学研究和理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和改革时期的基本思维方式可以用“三实”——实践、实用、实质来总结,与西方的“三理”——理性、理推、理想(类型)十分不同。“三实”是基于二元(或多元)互动与合一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主流二元对立、非此即彼思维十分不同。当然,两者在历史中都显示过其偏颇的一面。当代中国曾经显示趋向平衡之外的极端,譬如,脱离实际和过度管控的“大跃进”,或与其相反的过度动乱的“文化大革命”。西方现代则在自由主义的同时,长期显示帝国主义侵略、资本主义无穷逐利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偏颇。中国未来的正确发展道路在稳定、平衡地推进由上而下的领导与由下而上的民众参与,也在继续吸纳必须的“三理”思维和其连带的机械化发展,以及自由主义和西方法律的个人权利观,借此追求超越中西二元对立,迈向综合中西优点的长远道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