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南方家庭小说(family romance)是美国南方文学传统的核心.福克纳作为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家,继承了南方文学中家庭小说的传统,创作了约克那帕塌法世系小说.福克纳在其小说中对白人种族主义者的刻画中充满了矛盾,在将这些种族主义者塑造成旧南方体系中的英雄的同时,还通过这些形象揭露了旧南方的腐朽本质和对人性的践踏.正是在这种批判意识中,福克纳的家庭小说既完成了对南方文学的继承和发扬,又实现了对它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中"原文与译文"、"可译性"、"忠实"等诸多的翻译思想.本雅明的理论否定了读者的主体地位,指出译作不可能绝对忠实于原作,译作和原作具有同等的地位,对传统翻译的忠实观和"原文至上"的翻译原则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也对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本雅明的理论为我们理解翻译和进行翻译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失语"并不是在某个时间段突然完成的,中国文论的西方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渐进过程中,中国的"文言一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颠覆一种旧有的不合现代性要求的文学形式(古代文言文),建立一种全新的与时俱进的文学形式(现代白话文),从而创立一个全新的"认识范型和语言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完成了中国文论的西方化,而中国文论则逐渐"失语".  相似文献   
4.
救赎、非线性和总体性是本雅明历史观的三大基点,也是本雅明的历史观不同于以往历史观的地方。具有来世向度、呈现非线性发展特点和总体研究立场的历史观,把历史的传承观念与追溯观念当作问题来研究,为历史研究提供一种面向未来的开放性价值维度,是本雅明尝试的另一种历史观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分析指出,方方的中篇小说《树树皆秋色》中女主角华蓉的遭遇实际上反映的是现代女性知识分子在爱情问题上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错位;她的爱情悲剧,折射了具有古典理想爱情观的现代知识分子在坚硬的现代现实之前的溃败,和现代女性知识分子对古典理想爱情观的坚守。  相似文献   
6.
尽管丹托的"艺术界"理论体系和迪基的早期"惯例论"都是以"何为艺术"为基点,并遵循着传统艺术哲学的路数来寻找艺术的本质定义,为艺术和非艺术划定界限,但隐藏在艺术本质追问背后的"何为艺术"或"艺术如何获得其资格和地位"的潜在问题却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美学理论的既定格局,显示出超越分析美学视线,从文化主义和社会学理论汲取养分的趋势。这一倾向在迪基惯例论的后期版本中将重心移至艺术界框架结构的尝试中体现得越发明显。  相似文献   
7.
现代艺术实践的诸多创新和实验使传统美学理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艺术和非艺术界限的模糊迫使美学家们对艺术定义进行重新思考.丹托的艺术界和迪基的艺术体制理论使我们的关注从"何为艺术"的关涉艺术内在属性的本质主义追问转移到"艺术品资格何以获得"的体制性的外部研究上来.美国社会学家贝克进一步发展了迪基的体制论,将艺术世界视为艺术实践的参与者在惯例的作用下反复合作的动态关系网络.无论是在后分析美学还是实证社会学的路径下,"艺术界"理论的演变给当代美学指明了一条新的思路,即摆脱传统哲学思辨的束缚,重新审视艺术与社会历史语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艺术定义问题是当代西方美学的焦点问题之一。滥觞于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分析美学围绕着艺术的界定和分类展开了论争。以魏茨为首的一批分析美学家认为艺术不可定义,而其后的后分析美学家则驳斥了这种不可定义论,其中丹托的“艺术界”理论和迪基的“艺术体制”理论(又称“惯例论”)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丹托指出了艺术品的共性是一种关系属性;迪基受丹托的启发,提出了“艺术体制”理论,将“体制”这一社会学要素引入“艺术界”理论中——关注艺术品资格在社会现实语境下是如何获得的问题。因此,丹托尤其是迪基的体制论标志着美学进一步脱离艺术品本体论的轨迹,向文化社会学转向。这一转向已成为当代关学不可回避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