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人口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国内外对贫困的认识正从外显的物质与收入的匮乏转变为内在的能力的剥夺,而我国城市反贫困政策还未适应这种转变,仍以政府主导救济式反贫困为主,忽视贫困群体的能力建设和脱贫意识的激励。因此应注重城市贫困群体自生能力的构建,增强其基本生存能力,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视贫困群体为反贫困的第一主体,从环境、机会与意识三个方面提升其自生能力,并在反贫困政策的目标定位、内容转向和具体实施方面加以创新。  相似文献   
3.
尹海洁  庞文 《社会》2009,29(4):130-147
本文针对张杨《证伪在社会科学中可能吗?》一文展开争鸣与论述,指出证伪是理论检验的必然结果之一,相对于证实而言,证伪更有效、更可靠。本文还就张杨文中对波普尔证伪理论的误解做了澄清,指出波普尔的证伪并非“单个反例证伪”,证伪、可证伪性、证伪主义三者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不能加以混淆。文章就张文提出的证伪在社会科学中面临的四个挑战做出一一回应:(1)“迪昂奎因命题”不能成为证伪的诘问;(2)穆勒命题不能挑战证伪主义;(3)统计陈述不是概率陈述;(4)限界条件与证伪的结合使社会科学的理论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农民工的基本状况及其权益保护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文 《社会》2003,(8):58-61
武汉市作为华中重镇,因其发达的交通 条件和较强的经济辐射能力,成为各地农民 工,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主要选择目的地之一。根据武汉市劳动局于1999年公布的外来人员务工情况调查资料可知,到1999年,武汉市的农民工总数已达45.6万人。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在为城市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付出代价的同时,他们的权益受侵害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是目前学术领域研究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文章通过实证调查所得资料的分析,认为当今大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总体上处于比较理想的水平,并通过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发现影响大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因素首先是学习满意度,其次包括人际关系满意度、精神满意度等10个方面。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和年级对大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关爱农村"留守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庞文 《社会》2004,(12):17-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民的社会流 动规模日益扩大,逐渐成为社会流动的主体 (刘祖云,1998)。农民工远离家乡赴外地去经商、务工,他们孩子的去留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有的农民工将孩子带在自己的身边,自己务工到哪,孩  相似文献   
7.
社会权利是现代福利制度和弱势群体保障的基石。西方社会权利思想源自人权观,二战后在与公民权理论和福利国家理论的交互影响下形成系统化的理论,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权利理论在反思全球化浪潮和福利国家危机的过程中获得了新发展。国内学界认识到社会权利之于社会保障和法治社会的意义,并初步形成社会权利研究的理论话语,后续研究应在与国际前沿对接的基础上注重社会权利的本土化阐释,通过理论分析、交叉研究和实证研究进一步深化对社会权利及其社会治理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庞文 《社会工作》2015,(2):92-98,128
社区工作课程具有知识综合性、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重视能力培养的特点,但以往的教学中缺乏对知识的整合、缺少学生的参与和实务操作的训练等。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综合运用专题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能有效改进社区工作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意识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残障模式是人们理解残障、看待残障者并选择相应行动策略的参照框架.基于范式转换的视角,提出残障模式的代际演替说,代内的修正、完善与代际的互动、整合造就了残障模式的复杂演化格局.以医学模式为代表的第一代残障模式从"疾病"视角转向"健康"视角,以社会模式为核心的第二代残障模式在反对社会压迫、消除社会障碍的运动中凸显对残障者的主体性、权利、能力与自由的认识.在吸收前两代残障模式合理观点的基础上,第三代残障模式即人类发展模型应运而生,它聚焦残障者的健康剥夺与能力扩展,以开放性姿态涵纳残障的多维决定因素,主张通过包容性、预防性干预措施促进残障者的福祉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反贫困与贫困群体的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文  唐艳玲  丁云龙 《西北人口》2011,32(2):13-17,22
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虽然国家的反贫困斗争取得了较大成就,但贫困人口数量依然不断增加,而且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新增为城市贫困的主体。其原因在于目前的反贫困在理念上重视物质、收入等方面的救济,忽视贫困群体的能力建设和精神脱贫,在反贫困主体上缺乏整合,反贫困政策不成熟等。因此,应将贫困人口视作反贫困的主体,鼓励贫困群体在精神上脱贫,激发其就业意愿,增强贫困群体的就业能力,并努力创造就业机会,以此从根本上获得城市反贫困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