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73篇
  免费   631篇
  国内免费   52篇
管理学   3005篇
劳动科学   389篇
民族学   2694篇
人才学   369篇
人口学   377篇
丛书文集   3851篇
理论方法论   754篇
综合类   8657篇
社会学   1210篇
统计学   1450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331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349篇
  2019年   313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351篇
  2016年   569篇
  2015年   709篇
  2014年   1605篇
  2013年   1248篇
  2012年   1667篇
  2011年   1815篇
  2010年   1642篇
  2009年   1688篇
  2008年   1911篇
  2007年   1439篇
  2006年   1154篇
  2005年   1104篇
  2004年   895篇
  2003年   767篇
  2002年   655篇
  2001年   638篇
  2000年   492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应用索洛余值法,基于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了京津冀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构建反距离权重矩阵的空间滞后模型(SLM)与空间误差模型(SEM),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对国际产业转移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进行解析。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全要素生产率较高的地区对邻近地区有负向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与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关系,其对相邻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尚未形成;从直接效应看,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基础设施与经济密度指标均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从间接效应看,仅人力资本指标对邻近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边疆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所面临的困惑出发,通过对现阶段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及国家支持边疆民族地区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的研究表明,边疆民族地区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跳出就经济讲经济的思维局限。只有坚持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疆民族地区长期形成的:经济发展落后,地方财力有限,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发展滞后,人才缺乏、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缺乏动力支撑的"恶性循环"怪圈,有效破解基层缺乏人才的最大瓶颈,探索走出一条以教育优先发展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将劳动力转移、农业技术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联系起来思考,可以具体地考察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章以农业技术水平作为门槛变量,选取2009—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泰尔指数测定城乡收入差距,以劳动力转移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得出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该影响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在农业技术水平较低时,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收敛效应较小;当农业技术水平越过门槛值达到较高水平后,劳动力转移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几乎增加了一倍.此后,通过替换解释变量泰尔指数为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农业技术水平为农业生产效率重新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发现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其检验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文章将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三个重要变量纳入同一模型框架中,在加深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视角的研究的同时,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好生活建设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在要求,又是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的价值追求,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且坚定把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因此,通过对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厘清美好生活的价值内涵,同时,加强对现阶段制约民族地区协调统一发展所存在的主要因素的研究,明晰建设民族地区美好生活的理念,对于构建民族地区美好生活建设的路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6.
裁并卫所、设立府县,是清代前期陕甘地区治理体系变革与重构的重要内容,该举措使陕甘地区由"边疆"走向"中心"。它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遇到了诸如民族、赋役等不同于他地的新问题新挑战。清政府因俗而治、因地制宜,有效化解了因改革带来的"阵痛"。虽然清政府保留了参治于卫所中的土司,并在裁并的同时,还增设了新的卫所,但最终完成了对陕甘地区治理体系的重构,使得中央对陕甘地区的治理进入一个新阶段,奠定了今天陕甘地区的行政建制格局,打破了当地社会的二元制结构,促进了社会整合,推动陕甘地区融入王朝国家,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作为拟自然实验,基于全国县级面板数据,利用可有效校正选择偏差问题的 PSM-DID 方法构造“反事实”状态,估计改革对县级财力水平的平均处理效应。结果显示: 改革增加了人均本级财政收入,却减少了人均转移支付水平,且下降幅度较大,致使人均财政总收入减少,表明“省直管县”改革不但无法提升,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恶化县级财政状况。东、中部地区的平均处理效应与全国类似,上述结论具有比较好的稳健性。此外,还进行了影响机制检验,地级市与县、县与县之间的财政竞争以及省对各市、县的协调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政体制改革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9.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物质赡养,精神需求被提到了比较高的位置.在介绍日本、美国、我国香港地区、我国台湾地区老年人精神关怀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以致府为主导,依托非盈利组织,发展多样化的养老模式,发扬志愿服务精神,构建我国老年人精神关怀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