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Based on the topic of the “Bozhou Tusi”, we obtained 35 publications of Chinese journals from the China Academic Journal Network Publishing Database ( 2001 -2013 ) .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and make so...  相似文献   
2.
李跃平 《民族学刊》2014,5(5):84-89,125-128
为了解“播州土司”研究的期刊成果,本文从中国知网上查询了2001~2013年发表在期刊上的有关“播州土司”研究的文献,从历史的角度、社会的角度和文化的角度进行了分类梳理,并从这三个角度对其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亳州北关历史街区的调查研究,探索皖北地区传统建筑风格与构造特征。该地区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遗存,因皖北地处于南、北方的过渡区域,其建筑风格在北方建筑的厚重感、围合度高及风格朴实基础上兼有各种南方建筑的元素。  相似文献   
4.
清代亳州地区水灾、旱灾、蝗灾等自然灾害频发,给亳州地区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生命财产损失惨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政权的巩固。面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清代中央及地方政府积极应对,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救灾。亳州当地绅民商人及在亳经商的地商户亦慷慨解囊,通过捐物捐钱、降价出售粮米等方式积极参与救助。政府与民间在救灾中的地位不尽相同,两者的结合在救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其中的一些举措对现代社会抗灾救灾也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河南安阳曹魏高陵的发现震动学术界。其墓主是否为曹操,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该文依据相关文献材料,认为其墓主为曹操,并对否认墓主人为曹操的几个主要论点分别加以反驳,得出以下看法:"魏武王"石牌、石枕绝非伪造,确为证明墓主身份之铁证;哀策、王印不在墓中有其特殊原因,不能据此质疑考古结论;曹操入葬时未曾建造疑冢,故不应将此墓视作疑冢;曹操墓不可能位于安徽亳州曹氏宗族墓葬群。  相似文献   
6.
亳州方言中的"得"字语义丰富,用法灵活。从其语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两个维度分析了"得"字单独使用与组合成词的方言语法特色,对亳州方言中"得"的意义和用法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单独成词时可充当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组合成词时和名词、动词组成合成词,"得"便成为半虚语素。  相似文献   
7.
安徽地方戏亳州梆剧又称豫剧,也是皖北地区最受欢迎的濒危戏曲剧种之一。亳州梆剧属于河洛文化,它既是河洛文化孕育出的一朵靓丽的艺术奇葩,也是河洛文化精神在中国传统戏曲门类的艺术绽放。亳州梆剧诞生时间较晚,然其根源却很古老,它承继了河洛文化的传统,也延续了河洛文化的许多原始意识,在哲学思辨、伦理道德、美学观念等文化内涵上与河洛文化有着割舍不断的审美关联。  相似文献   
8.
清朝建立后,地处皖北的亳州商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南北商品集散地之一。亳州商业经济的繁盛得益于统治者将经济重心拉回北方的尝试。其地扼南北的地理位置,虽促成了其经济的繁盛,但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兵祸不断,经济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更为重要的是,亳州民风日下,陋习过多,阻碍了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为安徽全域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搭建了新的平台。"亳州市+阜阳市"整合在一起形成的"亳阜团",在扩大合肥城市圈影响力并将安徽省北部区域与中原城市群整合在一起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亳阜团"通过淮南市融入合肥城市圈,在进一步完善过程中需要加强"涡太利"组团的建设,并使其在亳州市、阜阳市与淮南市之间扮演纽带角色。无论是完善"亳阜团"还是完善县级子城市团,都需要在构建城市链和微中心方面做文章,亳州市、阜阳市与淮南市建立联系通道的方案也需要进行前瞻性思考。不同层级的中心地通过城市链连接在一起,微中心基于发展基础较好的乡镇中心地建立起来,在县级中心地间扮演纽带角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