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0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20篇
丛书文集   318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573篇
社会学   2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读《宋史·卓行》,可从中窥出若干问题与结论,其起源、背景、原因都有一定的浅析。《宋史·卓行》展现的是一种对于道义上的极力维护,道义属于精神文化范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文化上的正确轨道是对整个社会有着极大的帮助,亦是上至政府下至百姓均不敢轻视的法宝。  相似文献   
2.
3.
孤山智圆是北宋天台宗山外派的著名学僧,也是宋代倡导儒佛互融的代表性人物。智圆一生致力于天台三观,同时又“刻心净土”,力求以天台宗圆教的“心性”论统摄净土法门的“唯心净土”,又以“心性”为诸法之体来消解净秽二土之别。智圆不仅是“唯心净土”论者,也是“实在净土”的坚定信仰者,其净土思想具有鲜明的“唯心净土”和“实在净土”两重性。  相似文献   
4.
范祥是北宋中期著名的盐政改革家和擅于治边的地方长官.他在主持陕西盐政期间,先后进行了两次盐政改革.他所创立的"钞盐法"对两宋及后代的盐政都有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探讨范祥盐政改革的历史背景、具体措施、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以期对北宋中期范祥的盐政改革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详列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勘刊行《太素》的诸说例证,查考《太素》流传历史及著书引证情况,统计《太素》自身缺憾,并引用当代时贤的证文,论述《太素》并未被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勘刊行。  相似文献   
6.
天才词人苏轼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词风进行了全面的革新,为当时绮丽的词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然而,在当时和稍后却未能得到普遍的认同。苏轼之后的北宋词坛主要活跃着两类创作主体,一是以贺铸为典范的都会  名士,一是以周邦彦为代表的大晟府人。他们并没有继承苏轼的革新精神,而是沿袭原有的道路,使词的创作重新陷入艳科的泥沼中去。  相似文献   
7.
大晟府与教坊关系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坊是两宋时期最重要的俗乐机构,北宋中前期先后分属宣徽院、太常寺管辖.大晟府成立于北宋末年,是朝廷正式的音乐管理机构.关于大晟府成立期间教坊的归属问题,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本文认为,北宋末年的教坊确为大晟府的属下机构之一,而这一结论之所以被质疑,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坊主理的音乐为俗乐性质,与宋代王朝的宫廷内部的娱乐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大晟府所行使的对教坊的管理权就难免会为宫廷内侍机构所分享.  相似文献   
8.
罗子 《山西老年》2008,(9):30-31
宋代赵氏王朝治理天下319年,重文轻武,北宋、南宋屡受辽(契丹)、西夏、金、元的侵扰,战争不断,政局动荡。尽管如此,宋代作为我国古代文化艺  相似文献   
9.
北宋皇帝丧葬礼仪的主体是儒家传统丧葬礼仪,其绝大多数仪式见诸《周礼》、《仪礼》、《礼记》,还有一部分是源于这“三礼”或前代丧葬礼仪,只有极少数仪式源于佛教、阴阳五行学说及道教。北宋皇帝丧葬礼仪对北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廷焯学习填词,经历了一个由喜写艳词到崇尚醇雅的过程,接受了朱彝尊以雅为尚的审美观念,还仿照《词综》的体例编选了一部历代词选———《云韶集》,但在宗南宗北及师法对象等方面修正了浙派词学过于偏激的提法,这正是他后期词学立场转变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