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8篇
人口学   18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210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风笑天 《社会》2008,28(2):152-152
本文依据对江苏、浙江两省6个县343户三峡外迁农村移民的调查数据,分析了相对集中与完全分散这两种不同的安置方式,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的人际交往状况对外迁移民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移民在安置地的人际交往状况对移民的社会适应的影响十分显著。无论是移民之间的交往、还是移民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交往,都会大大增强移民融入当地社会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持久收入理论,应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各种因素,计算了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以确定收入的不同部分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并分析了非收入要素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得出中国农民消费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中的持久收入而与暂时收入关系不大的结论,而其它非收入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最后提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加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分析市场经济体制下移民整合的基本特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建立政府领导,确立移民主体,实现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的移民整合运行机制,从而达到促进安置区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达到移民“逐步能致富”和构建和谐社会长治久安的移民整合目标。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践中 ,城市社区建设的实际操作有诸多现象和现实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社区建设”概念的界定、政府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职能定位、居民参与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地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则需要我们加以认真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城市社区少数民族居民利益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区民族利益不断演变,有其内外部因素,特别是对国家政策转变,即从“直接利益”分配到“利益机会”分配的转变中,对城市社区少数民族居民利益的影响。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的多民族化进程也在加快,城市里的民族成份和少数民族人口的不断增多,各城市社区传统的族群团体被频繁流动的人口冲击,打破了原来的人际交往圈,尤其是打破了原有的民族社区,这个过程涉及到各民族成员切身利益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民族关系的好坏。具体到民族地区城市社区的少数民族居民的利益演变研究,这是一个更加微观层面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驻村帮扶是国家推进脱贫攻坚战略有效落地的重要机制,并延续到乡村振兴时期。帮扶实践中的干部与农民互动实质上体现为干部动员和农民参与,而动员与参与的协调、匹配程度对帮扶绩效和乡村治理效果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构建“动员-参与”协同性与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关联性分析框架,以辽宁省3个村庄为例,对帮扶实践中驻村干部与农民的关系互动及其内在逻辑进行研究,进而为驻村帮扶机制的有效运作提供智力支持。研究表明:(1)驻村干部的回应性动员与农民的治理性参与共同形成高协同性的积极互动;驻村干部的行政性动员与农民的维权性参与则形成互动缺失下的冲突状况;驻村干部的回应性动员下农民仍然不参与,主要是能力不足导致;驻村干部的行政性动员下农民不参与则主要是缺乏参与意愿。(2)驻村干部动员的回应性与农民参与的治理性产生关联,并共同影响“动员-参与”协同性;“动员-参与”协同性对关系互动有效性产生正向影响,并共同促进乡村治理的有效性。(3)从消极互动到积极互动的核心转化机制在于提高驻村干部动员的回应性,进而促进农民的治理性参与,激活村庄内生资源禀赋,最终达致高度协同、积极互动、治理有效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7.
柔性嵌入是驻村干部通过沟通、对话、协商参与乡村治理的管理实践。柔性嵌入式治理并非单纯的行政制度吸纳与整合,而是包括文化嵌入、认知嵌入、关系嵌入在内的多维柔性嵌入的互动与治理的过程。从辽宁省X县的治理实践来看,驻村干部参与乡村治理仍受根深蒂固的刚性治理思维、运转不畅的民主协商机制、薄弱的乡村社会资本、匮乏的村庄公共精神等现实因素掣肘。需要从转变刚性治理观念、运用情感治理技术、完善基层协商机制、挖掘乡村内生资源、培育村庄公共精神等层面进一步激活柔性嵌入机制,持续提升驻村干部参与乡村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8.
水库移民分享水电工程效益旨在促成显性工程效益和隐性发展机遇实现跨地域、跨组织、跨主体的公平配置。 作为水库移民的应然权利,利益分享既符合公正补偿的制度逻辑,更彰显共商共建共赢的发展理念,但目前补偿救济色彩较重、市场导向偏弱,并存在后靠移民发展权利及机遇隐性被动减损、外迁移民脱嵌于迁出地及受益地发展红利、非农移民缺乏系统保障等实践困境,其原因在于水电工程综合效益量化难度大、参与主体关系地位不对等、执行管理机构人员配置短缺。 因此应健全水电工程效益分享协同管理机制,鼓励水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优先助力贫困水库移民脱贫,灵活渐进地实现水库移民分享工程效益实践机制的稳步定型和有序推广。  相似文献   
9.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制度设计,是一种用城市生活取代传统乡土社会生活的逻辑。落实在社区治理实践之中,则常见到形式各异的紧张,主要表现为移民的日常生活与制度之间产生的对立与冲突。以“制度与生活”分析框架解释,能够发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紧张的原因、表现及正式制度推行的路径依赖。化解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治理紧张,一方面正式制度要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正视移民搬迁群体的正常诉求,及时进行自我变革;另一方面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群众要主动接受制度的规约,尽快实现由传统生活向现代生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It has been well documented by researchers that in China’s continual quest for modernisation and urbanisation, many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became displaced and portrayed as victims. A more important question however needs to be explored: do evicted residents learn from others to develop strategies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becoming victims?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primary data collection, documentary research, this study has confirmed that for some evicted residents in Southern China’s urban fringes, when their land was appropriated by local government and developers and they were offered resettlement elsewhere, they did not behave passively to accept the terms of compensation dictated. Instead, they actively learnt from other dwellers who were evicted earlier to become well-organised, resourceful, and sophisticated negotiators in bargaining for their compensation. The group of rural residents proved that they could do better than the evicted urban residents, especially in terms of compensation-negoti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