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29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38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2.
国外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进行刑罚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社区矫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全新的行刑方式。社区矫正之所以能在现代社会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和采纳,是因为其背后包含了若干深层合理的基础理论,蕴涵着人道和效益的价值理念。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社区矫正在发展进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社区矫正在减少再犯和疏减监狱拥挤压力方面成效并不显著;社区矫正的实施容易导致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和社会控制网络的扩张。  相似文献   
3.
以德治国的最重要原则是公正 :一方面 ,每个人因其最基本的贡献完全平等———每个人一生下来便都同样是缔结社会的一个股东———而应该完全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 ,这是“完全平等”的公正原则 ;另一方面 ,每个人因其具体贡献的不平等而应享有相应不平等的非基本权利 ,也就是说 ,人们所享有的非基本权利的不平等与自己所做出的具体贡献的不平等的比例应该完全平等 ,这是“比例平等”的公正原则。但是 ,公正不是以德治国的最完美原则 ;最完美的原则乃是人道 ,因为人道的根本原则———自由———是自我实现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条件 :个人越自由 ,他的个性发挥得便越充分 ,他的创造潜能便越能得到实现 ,他的自我实现的程度便越高 ,因而社会便越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4.
伦理学力图从生活的层面来揭示生活的目的、生活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因此,伦理学不是一种伦理观点,不是从伦理的角度去看问题,而要从道德的角度去看问题,从生活中揭示价值。人的概念必须从人道目的论来约定和定义。人需要按照人性的规律去生活,而不是按照规范去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彰显人的价值和生活意义。  相似文献   
5.
章学诚所构建的理论以"道"为基础,共分三层,即天道、人道、先王之道,三者是由普遍性到特殊性,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这三层"道"说中,章学诚尤其重视第二层的人道,并由人道为基础将经世致用学理化,并进一步将"六经皆史"纳入其中,从而完成了"六经皆史"理论基础的构建。至此,章学诚成为了中国传统史学致用思想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6.
老子以独特的"天人合道"回答了先秦天人关系的时代主题,道体向下体现为天道原则、地道原则和人道原则,此即三者的整体性;老子将自然、无为原则贯彻天道、地道和人道过程始终,此即三者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7.
黄国雄教授是中国现代商品流通理论的奠基人.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和实际观察,对黄国雄教授的商品流通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黄国雄教授的商品流通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在内容方面,聚焦于商品流通理论的研究;在方法方面,多使用经验主义范式;在主要贡献方面,奠定了现代商学理论的根基,具体包括提出了“商业创造价值论”“流通产业基础论”和“商道即人道论”等三大理论,以及建立了现代商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8.
赫斯和马克思是生长在同一个时代和社会背景下有着相近思想兴趣的两个人,因为都有着对当时社会中人类苦难的特别关注与极度怜悯,而有了寻找苦难根源及寻求改变当时人类苦难之良方的志向,他们一生都在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可以说"人道问题意识"是他们心头共同的用一生的行动探寻和思索的问题意识。如果再追问他们是如何探寻"人道问题"的,则发现他们一直在试图克服"受苦者的目光",即试图解决人的个体存在与类存在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江南"或"东南"的自然山水、人文特质和社会环境,对龚自珍的生命历程、精神世界以及诗文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龚自珍来说,"江南"是风景美丽的地方,是温馨亲情依系之地,是身心依归的人文精神港湾,是有利于"人才"生存和施展才能的社会文化空间。"东南望"、"东南隐"或"东南归",是贯穿龚自珍一生的心灵向往和情感诉求。一般而言,龚自珍诗文作品中的"江南",是他的精神故乡和文化绿洲,是和谐愉快、"文致太平"的理想人文世界,是充满"诈伪"的"衰世"的镜子,是其追求个体生命"完全"之道和"清明"世界的精神动力,也是其人文理想价值或人类历史"大道"的探索获取、储存安放"以俟来者"之地。作为一个重心尊情、具有强烈历史意识的知识分子,龚自珍通过其诗文作品中的"江南",向我们展示了人性需求和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及其对知识分子个体生存和社会共同体生活的重要意义;同时"江南"也成为其表达理想生活、批判现实社会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在确立统治思想过程中,韩非认为治国之道不可兼任杂反之学.既然不可兼任,就必然出现独尊一家的形态.统治思想层面上独尊的必要性需要来自天道和人道层面的依据.韩非以矛盾说揭示了两难困境.论证了一尊的必要性,解决了天道上的"为什么要独尊"的问题,人道方面"为什么要法家独尊"的依据则是韩非提出的以人性自私论与人性不改易论为内容的单一人性论.韩非的理论努力为后来的黄老和董仲舒的进一步工作提供了前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