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3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256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92篇
人才学   55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899篇
理论方法论   173篇
综合类   2101篇
社会学   317篇
统计学   6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地产权结构是搭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与宪法秩序有效链接的重要桥梁.从农地产权结构变迁的视角看,我国传统土地增值收益的国有化机制实际在很大程度上符合1982年宪法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地租国有原则及地利共享秩序.然而,由于宪法土地条款一开始就被注入了地利分配具有倾向性的思想基因,长此以往便忽视了农民作为整体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另一半宪法秩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家进行了"同地同权"、赋权于"民"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其实质是宪法秩序的延续而非替代,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主要机制仍是征地补偿制度.要实现我国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享,必须回到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一元论的完整地利共享秩序中来,并遵循实质平等的要求,通过以"人的城镇化"为目标对区片综合地价进行限定、采取倾向于农村及农业发展的"土地财政"政策、打破城乡户籍二元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案,推动农民全过程参与、共享土地利益.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莎士比亚的文学地位,使得学术界多以一种崇拜的眼光去解读其作品,而其作品中一些细微之处流露的情绪却很少被人们发觉。男同性恋文学的书写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对这一命题的表现的十分隐晦,通常欲言又止,但我们还是可以在其作品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其作品《威尼斯商人》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来对其作品中所体现的同性化创作倾向与其同性取向倾向进行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3.
60岁的林大爷最近有些“老糊涂”,说句话之前,总得想个一两分钟;别人问他什么事,反应也总是慢半拍,得想一会儿才能回答。老伴笑他,是不是老年痴呆了。可林大爷去医院检查,并没有发现大脑方面的器质性病变。几番询问,我们发现,林大爷一直有便秘的老毛病,因为自己觉得问题不大,并没有经过系统治疗。最近几个月,便秘尤其严重。他的反应变慢,很可能是便秘闹的。  相似文献   
4.
刘远来 《源流》2015,(3):64
春回大地品《源流》,篇篇精彩"卷首语";窗外佳景无意赏,内容丰富吸眼球;"老区风采"特色浓,"专题"鲜明意味长;根植老区底蕴厚,八方文明齐颂扬。夏日炎炎品《源流》,"特稿"高雅引瞩目;似火热浪悄然去,淡淡墨香扑面来;能祛虚火"小言论",新知让我眼大开;甘苦滋味数"人物",怡情益智美名扬。秋高气爽品《源流》,无限风光任君赏;"老促会园地"闪亮,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与霍布斯的实践哲学都是针对多元善的伦理事实的某种反思,但两者的理论诉求不同。考虑到人类行动者善观念的多元性和相对性,亚里士多德追问的是:"属人的、就其自身而言的善是什么",他由此走上了伦理学道路;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政治学探究以伦理学为基础。霍布斯关注的是这一事实的实践后果,即人际冲突;由此,他提出的问题是:"应该怎样解决冲突",霍布斯也就绕过伦理学,直接走上了政治学的道路。也就是说,相较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范式,霍布斯的政治学悬搁了伦理学基础。这一新的政治学方法不是中立的,它蕴涵了自由主义的政治观念。霍布斯创立这一新方法的更深层原因或许是其"目的论的宇宙论"观念的瓦解。  相似文献   
6.
当代社会主义文艺是"未来—理想性"导向、"人民—总体性"导向、"艺术—综合性"导向的结合,其主流价值观意在凸显超越实然的应然层面,避免无政府主义、极端相对主义和各种层面的虚无主义,这要求我们在评价时区分"主流"与"支流"、"末流"及"不入流",建构主体性与文化自信,进而达到"规范性共识"与"多元价值论"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8.
"浑言则同,析言则异"要根据语言的实际运用情况加以分析。有一个限定性义素不相同,可以是近义词,也可能是同义词。同义词形成的一个原因是一些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词义相同的词进入到同一个语言系统中。反义词如果只是词义相反,而在语言运用中不作反义使用,就不是严格的反义词。  相似文献   
9.
浙江湖州教案(1902-1908)是晚清少有的通过法律途径成功解决的教案之一。在此过程中,一批有留洋经历和熟悉洋务的新派士绅起了主要作用。他们通过与教会谈判、请求美国领事和公使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并两次将南监理会和传教士告上法庭,最终通过庭内和解的方式与教会达成协议。士绅们力主"文明抵制",约束民众,使得湖州教案的性质始终限定在租房买地领域,而未演变成杀教士、毁教堂的恶性外交事件。湖绅在本案中的作用,也凸显了晚清民教和解的"去官府化"特征。湖案两次详细的庭审过程,是晚清民教地产争讼类案件在近代西方法律语境中的真实演绎,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真”思想,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对“共同体”科学分析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当今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善”的思想,因为它充分汲取了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与“善”的思想推向全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美丽的思想,因为它不仅准确把握了时代的主题,力求构建美丽新世界,还将全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变为现实的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活力的显著象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平思想的集中体现,是贡献给世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