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李沅  宁科宣 《金陵瞭望》2007,(12):60-60
6月4日,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江苏省科技厅在南京联合举办了联合国亚太技术转移中心(APCTT)南京联络点暨南京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成立揭牌仪式。来自联合国亚太经社委15个成员国、联合国亚太技术转移中心官员及相关代表,在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创业园区及区县科技主管部门负责人共2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2.
加强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实践与创新工作,着重抓好强本固基工程、枝繁叶茂工程、开花结果工程和交流互动工程,强化学校创新源头建设、整合校地科技资源、开展校地共创共建、促进校地信息交流沟通,才能发挥高校各种资源作用,加速技术转移工作,推动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转移中心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服务社会的具体表现,是社会经济进步的要求。高校成立技术转移中心是构成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可以从体制上、条件上支持成果转化。目前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应该在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内部机制、增强持续创新服务能力、加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和服务等方面着手,有效整合学校科技资源,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和产业化,促进技术转移中心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提升高校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发挥高校科技、教育、信息等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咨询等服务,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其次,提高科技成果孵化转移能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能力,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良好的外部环境和高效的运作方式是高校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充分发挥各项职能和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可以采取强化政府的引导职能、健全政策和法律体系、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完善自身运行机制与体制等措施来推动高校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5.
吴明华 《决策》2014,(6):32-3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周逸峰,早在2006年就研发出一项治疗弱视的新疗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7年来始终不能走出实验室变成产品。 2013年,借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平台,不到半年时间,周逸峰便顺利打通"最后一公里",创办了合肥科飞视觉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不仅造福很多患者,发展前景也十分看好。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技成果市场化行为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引发对高校科技职能向高校技术创业职业转变的思考。按照"2011计划"中提出的"八个方面改革"和"三个转变",结合地方高校在学科能力、科研条件及区位等限制性条件,认为地方高校技术创业职能构建要体现组织的网络化,要能契合创业的流程特征以及体现出协同化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具有独立责权的技术转移中心,构成技术创业职能实现的核心组织,然后提出将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以非正式组织的形式将其引入到技术创业职能体系中来,形成技术创业的外围组织。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秤技创新对知识严权法律制度存在高度依存性: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能够引导高校科技创新的市场化方向、鼓励高校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促进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美国的<拜杜法案>在鼓励高校创新方面对我国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针对高校相关旧有体制的弊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和技术转化效率较低等问题,可以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完善角度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8.
从信息流通角度探讨大学技术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信息流通角度论述了以大学为依托建立技术转移中心的必要性,强调了技术转移中心的信息集成功能;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大学技术转移过程中信息流通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方高校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发展潜力大,地方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创新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贯彻技术转移的创新理念,构筑高效的产学研联盟,构建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构建创新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地方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和工作的开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