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40篇
  免费   618篇
  国内免费   122篇
管理学   5467篇
劳动科学   232篇
民族学   336篇
人才学   911篇
人口学   324篇
丛书文集   6165篇
理论方法论   1245篇
综合类   13940篇
社会学   2634篇
统计学   1226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559篇
  2022年   332篇
  2021年   570篇
  2020年   593篇
  2019年   597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471篇
  2016年   616篇
  2015年   1070篇
  2014年   2158篇
  2013年   1884篇
  2012年   2098篇
  2011年   2226篇
  2010年   2187篇
  2009年   2472篇
  2008年   2756篇
  2007年   2000篇
  2006年   1635篇
  2005年   1685篇
  2004年   1373篇
  2003年   1248篇
  2002年   1113篇
  2001年   989篇
  2000年   682篇
  1999年   316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识来说,信任的前提必须是对信任对象的信息有所了解,那么对象的信息,包括品格、身份、名誉等将成为信任的条件。但是,现代开放社会中面临的更多是一种陌生人之间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的交往通常面对的都是对象道德品格信息的"缺场",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对信任的"不选择"或不作为,这就导致了现代社会巨大的信任危机。而在现代社会中,却存在着其他形式的信任,即基于专门知识、体制和一种所谓商业精神的信任,这些信任虽然可以允许对象信息的缺场,但是其信任的根基却是规则或契约信息的完全"在场",而非对主体本身的信任。孔子曾提出"不逆诈,不亿不信"的原则,即不随意臆测他人是否相信自己的待人原则,这恰恰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任品质,这种无条件的信任的风险和风险的担当诚然需要社会正义来支撑,但这种作为道德的信任上升为一种当代社会的伦理精神却是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2.
从冲突本身切入分析环境冲突,并从资源、利益与信息三个方面对环境冲突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通过分析陕西凤翔血铅事件和广东茂名芳烃(PX)项目事件两大案例,研究环境冲突发生的两条基本路径:一是污染冲突中资源稀缺到利益冲突的直接路径,也就是已经形成的环境污染带来的直接利益冲突;二是邻避冲突中资源稀缺通过信息闭塞导致可感知利益冲突的间接路径,也就是环境污染尚未形成,但是存在可感知的利益冲突.以此来解释资源、利益与信息在诱发环境冲突中的互动机制.研究认为,环境冲突研究的预防也应当以此为切入点,着力构建和完善参与机制、协商机制和信任机制.  相似文献   
3.
政府积极与民众进行交流和沟通,找到一个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案,方可实现“双赢”。“邻避冲突”的内涵与特征“邻避”(Not In My Backyard,NIMBY)一词起源于西方,是美国学者O’Hare在1977年最先提出的。主要是指社区居民害怕核电站、垃圾处理站等产生的环境风险,反对设置这类公共设施,称之为“邻避设施”(李永展《邻避症候群之解析》,《都市与计划》,1997年第1期)。而因这类设施引发的抗争就演变为“邻避冲突”、“邻避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已经融入了到我们的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设计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小到单个物件,多到大的空间、商场,都离不开设计。而设计给生活带来了美丽,带来了便捷,但也伴随这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人类在影响这着自然环境。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和作用。从工业革命后,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人类与环境的发展出现了不和谐的因素。工业设计的商业化,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在这种情况下,设计者们不得不思考自己的职责和对社会的责任。绿色设计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在环保工作中,仅靠系统的内部监督,很难将环保工作中的问题全部查找出来。大众传媒在环境监督方面具有公共性、公益性、时效性、跨区域调查、利益相对无涉的优势,可以补救环保系统内部监督的不足。提高环境新闻报道的专业性,注重环境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发挥公民及环境记者的监督参与作用可以优化大众传媒的环境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6.
7.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因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公众思想观念的突破,信息传播渠道的拓宽,思政教育也迎来了各方面新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年度发布(2018)》汇总了2018年思政教育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政策管理、教育内容这几个层面的关键议题,探讨了思政教育的规律与变化、教育的机制与评价、教育的环境与质量、教育的载体与方法等相关的内容,形成了对思政教育热点的详尽梳理与深入探讨。本书立足理论前沿、探究研究特点、纵观教育全貌、细品探究细节,在2018年的思政教育热点中,紧跟潮流,不断进行教育内容的创新与教学方法的优化,实现教育水平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论证了代际正义的问题,承认了当代人对于后代人存在着义务,并在原初状态中设计出“消除时间偏爱”的正义储存原则。然而罗尔斯代际正义论并不具有普适性,通过代内契约无法确保代际正义链条的连贯性;而且“消除时间偏爱”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可能做到的。“后代人权利”只是一种权利虚构,在确保当代人自身利益前提下对其科以保护环境的绝对义务,才是实现代际正义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在理论上探讨了出口贸易的CO2排放效应以及发达国家环境管制政策对于中国出口贸易CO2排放效应的影响,随后利用2001年-2010年中国17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出口贸易有利于CO2排放水平的下降,加入中国环境管制因素进一步扩大了出口贸易的CO2排放效应;在中国环境管制的作用下,Annex B国家单方面地强化环境管制政策并未引起中国发生碳泄漏现象.  相似文献   
10.
周志发 《学术界》2015,(1):99-108
基于改革开放法制实践,建构了新的权利理论"试错权作为母权论与相互赋权论",认同"社会性个人、试错权优先于善"的观点,并在批判罗尔斯正义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容错的正义原则":(1)人人拥有平等的母权试错权。试错权是具体的、历史的、情景化的权利,由此形成的生命权、自由权等子权种类与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可以是不同的;(2a)相互赋权原则。个人出于功利的目的,将试错权让渡给天赋较强者,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子权与利益。个人可以将不同领域的试错权让渡给不同的社团,形成"多元分配、多元赋权的社团"组成的社会;(2b)人人拥有平等的试错权以及相互赋权,故而社会出现的公共职位向所有参与赋权的个人开放。但不同个人试错能力不同,因此需要选拔试错能力较强的个人担任公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