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105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405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过程中 ,中国船级社应在大连的航运业、修造船业、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建设、软环境建设、腹地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应通过扩大新建船舶检验市场份额、大力发展海洋工程及与其相关的检验业务、积极开拓陆上产业等措施加快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振兴中国东北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东北地区政府职能的转变滞后于市场经济改革,制约了经济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政府职能转变一要改变经济发展赖以成长的制度环境;二要改变政府职能定位;三要改变政府的一些“不对称规则”,从而达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服务性与法制型政府的目标。这也是振兴东北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论儒家文化对东北婚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千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不断地兴衰更替,在中原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却不断向东北地区传播与渗透。儒家文化在东北地区却不断地为历代统治者所接纳,从而对东北的民俗不断地产生影响。就婚俗而言,从汉代《仪礼.士昏礼》的“六礼”传入东北,至晚清时期仍然保持着“六礼”形态,这是儒家礼仪文化自汉代以来在东北地区不断传播的结果。我们看到儒家文化生命力的同时,也看到在儒家文化影响下东北婚姻民俗所呈现的多彩的形态。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民组成抗日义勇军与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最后被迫退出东北,取道苏联,来到新疆。他们为稳定新疆政局、新疆军事的近代化、新疆经济文化的发展等作出了贡献,对新疆社会产生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5.
挪威学者易德波教授多年、多次到中国江苏扬州,田野调查“扬州评话”。运用西方多种学科、多种方法对中国曲艺之一的扬州评话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校学生逃课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学生逃课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心态以及教学环节中的一些问题.本文重在思考大学生之所以逃课的原因,探讨如何积极面对逃课这一现象,进而克服学生逃课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的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辉 《人口学刊》2008,(2):38-43
20世纪末期,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超过东北地区工业化水平,也超过全国人口城市化平均水平,但目前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明显存在着城市现代化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化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超前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现象是我国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特有现象,其特征表现为:从发展趋势看,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增长速度放缓;从国内外比较看,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优势已不复存在;从城市化质量指标看,东北地区城市经济总量和城市竞争力相对较低。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化虚高问题,在制定人口发展战略乃至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尤其需要深入研究并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日本和俄罗斯作为能源互补的两个国家,本具备良好的合作潜力,但受历史、体制以及领土争端等因素的制约,两国关系一直徘徊不前。在全球化条件下,能源合作对双方的关系的确有某种积极的因素,然而,由于双方外交战略和本国具体情况所限,因此,能源对拉近两国之间的关系作用受到限制。但是,随着能源合作的快速发展,日俄经济合作程度偏低的状况迟早会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9.
牛润珍 《河北学刊》2012,32(1):51-56
陈垣和陈寅恪合称“史学二陈”.这一称谓产生于1950年代初.而“二陈”现象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二陈”在学术上均重视目录学、年代学,善以文字学治史,均在宗教史、蒙元史、明清史方面有重要建树,不仅在史学研究方面有诸多相同点,又相互交流,商榷学术,彼此影响.晚年在政治思想上虽有异趣,但在学术上追求“实事求是”的目标是一致的,殊途同归.“史学二陈”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最具魅力的现象之一,宜用学术眼光解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0.
联盟信任与联盟困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在双边不对称联盟中,联盟困境的"抛弃"与"牵连"对联盟信任的作用更为强烈,进而成为推动联盟转型的重要变量。在美韩联盟发展过程中,其联盟信任不断变迁。联盟初期,由战火锤炼铸就的美韩双向情绪性信任,中经"尼克松冲击"转变为情绪性—工具性信任,后冷战时代历经双方的战略调整与实力变迁影响,转为双向工具性信任。受联盟信任变迁的影响,美韩联盟也实现了由军事联盟向战略性联盟的转变,这是联盟信任下降与共有利益拓展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