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42篇
民族学   22篇
人口学   50篇
丛书文集   235篇
理论方法论   75篇
综合类   1133篇
社会学   89篇
统计学   2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oor quality of care may have a detrimental effect on access and take-up and can become a serious barrier to the universality of health services. This consideration i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health systems in many countries must address a growing public-sector deficit and respond to increasing pressures due to COVID-19 and aging population, among other factors. In line with a rapidly emerging literature, we focus on patient satisfaction as a proxy for quality of health care. Drawing on rich longitudinal and cross-sectional data for Spain and multilevel estimation techniques, we show that in addition to individual level differences, policy levers (such as public health spending and the patient-doctor ratio, in particular) exert a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 a health care system.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olicymakers seeking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are should be cautious when compromising the level of health resources, and in particular, health personnel, as a response to economic downturns in a sector that traditionally had insufficient human resources in many countries, which have become even more evident in the light of the current health crisis. Additionally, we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increasing reliance on the private health sector may be indicative of inefficiencies in the public system and/or the existence of features of private insurance which are deemed important by patients.  相似文献   
2.
纵观方方的警察故事题材的小说,可以见出其创作上的特点及变化,体现了方方对人生及历史新的思索与探讨,表明作者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寻找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3.
渠长根 《南都学坛》2002,22(3):27-31
近代天皇制是日本对外侵略战争连绵不断之深层次、制度意义上的原因。因为近代天皇制是日本政治制度的核心 ,是军国主义的基础 ;天皇是战时国家的最高军事统帅 ,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和最终决策者 ,天皇无论是在战前、战时、战后 ,都是日本国民教育的精神领袖。  相似文献   
4.
对美国著名汉学家史华兹的代表作<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进行文本解读发现:该著所反映出的严复能力观对当代公共管理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严复认为中西方的关键性差别在于能力,而隐含其中的是以能力为导向的主体意识和公共意识方面的差距."-3代公共管理的创新发展有必要吸收严复能力观中的思想精髓,以国家能力建构为着力点,以公民启蒙为社会基石,以突显公正为其内在灵魂.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国家而言,努力实现国家能力与公民自由问的平衡是达致善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谭献是晚清一位词学大家 ,在继承常州派张惠言、周济词学理论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创作和整理词集的经验和心得 ,提出了新的词学观点 ,进一步完善了常州派词论 ,对中国词学理论有杰出的贡献。谭献的词论主要有 :一、继承常州词派的观点 ,继续推尊词体。二、在词的创作方面 ,提倡比兴柔厚。三、在词的鉴赏批评上 ,提出“作者之用心未必然 ,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的著名观点。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高等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虽然在微观和宏观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并不理想。研究重心多倾向于其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与地位,成果中重复研究现象亦颇多。为了推动与深化邓小平高等教育思想研究,应对邓小平高等教育思想的各个方面和学术界的研究状况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同时,要注意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以发现一些创新因素。  相似文献   
7.
美国南方流派的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是一位实验性的作家,在他的文学生涯中,他做过多种尝试,他的早期长篇小说《我弥留之际》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这部作品的创作思想显示福克纳在上世纪30年代从人道主义向自然主义迈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日本政府及东京等大城市灾害管理政策、行政体制及实例为对象,分析研究了大城市在自然灾害管理中所应注意的问题和经验教训,为大城市的灾害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杨嗣昌《沅水风光组诗》共 1 1首 ,写于乙丑 (1 62 5年 )冬日舟游沅江之时。该组诗展示了沅水下游及洞庭湖尾闾部分 1 30公里左右两岸的秀丽风光和悠久的文化传统 ,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山水的热爱与对隐居生活的流连 ,意境清新明朗 ,风格隽永典雅 ,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部分 ,集中地体现着邓小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 ,体现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境界 ,是在社会主义发展上的巨大创新。在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 ,把市场经济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手段 ,既反对平均主义、又反对两极分化 ,逐步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发展中必须坚持改革等观点都体现着邓小平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