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闻一多和朱自清都是从作家和诗人转向古典文学研究的 ,二人都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成为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专家 ,这与他们采用较为科学的治学方法是分不开的。本文主要是对二人的治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力图寻觅他们治学方法的合理内核 ,以期对今天的古典文学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万历年间册立太子之争被称为"争国本",围绕册立皇长子朱常洛还是皇三子朱常洵,明神宗万历与廷臣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博弈。整个事件由廷臣温和的建议开始,经过长期而激烈的斗争,以至于谣言四起,最后借助太后的力量得以解决,按祖制皇长子朱常洵被册立为太子,皇三子朱常洛受封福王。争国本是认识明朝政治运作的典型样本,折射了专制王朝政治运作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3.
朱舜水的治学理论重在讲究师道、重视为学和以作文验其所学。师道即为人之师须治学垂范 ,以达“传道、授业、解惑”之目的。为学即讲究读书之原则与方法 ,博览群书 ,以进入治学之境界。以作文验其所学则是强调亲身实践 ,以检验治学之效果。朱舜水的治学理论是我国古代学术园地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朱熹"以严为本"的司法思想主要体现在适用刑罚时反对重罪轻刑,主张罚当其罪;在诉讼活动中应贯彻"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慎刑原则,防止滥刑;在诉讼程序上要求"明谨用刑而不敢留狱",保证审判质量和效率;在法官职业道德上追求公正诉讼,严防偏私。朱熹"以严为本"的司法思想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5.
郭德纲及其传统相声的“真”与“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德纲及其“传统相声”的火爆,是2006年最引人瞩目的新闻事件之一。郭德纲打着传统相声的旗号,调用了各种“传统”的手段,对自己进行了全方位的包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相声发展史上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传统,传统是动态的不是僵化的,传统是在适应中生存的。聪明的商家总是善于利用流行话语的市场效应进行商业包装,郭德纲所谓的传统相声本质上是一种迎合流行话语的市场策略。传统话语的流行,有其民俗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背景,当传统的弘扬与民族情绪结盟的时候,许多想像的民族传统就被挖掘、被修正、被发明了。当下的传统话语只是一种轮回的流行话语,回归传统不是必然的济世良药;郭德纲的成功只是个人的成功,而不是相声的成功;相声“回归剧场”不是草根阶层的胜利,而是愤青和有闲阶层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朱震“太极”的形成 ,是批判继承先儒思想的结晶。他的太极观将汉唐的元气论和北宋时期的体用论思想相结合 ,不仅以“气”解释“太极” ,而且将太极视为《周易》象数和万物演变的根源。其赋予“太极”以本体涵义的思想 ,对南宋以后无论象数派还是义理派诠释“太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长征过程中,朱德作为党和红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与宗教界建立统一战线,实行政教分离,打击分化反动的宗教人士,对宗教问题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朱元璋的“植树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元璋一系列植树令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历史上曾盛极一时,并在客观上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由于后世守成之君每况愈下,封建官僚敷衍搪塞,其成果终至荡然无存,历史的宝贵经验和沉痛教训都是今天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文章把朱光潜的美学思想纳入他成长发展的历史线索中做了系统的解读,努力探索朱光潜美学对中西美学思想的接受史,并由此展开朱光潜美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般论述朱光潜美学发展历程的著作,都将之分为建国前和建国后两个大阶段。文章提出了关于朱光潜的"前美学时期"(1897—1925)、"美学时期"(1926—1935)、"美学实践时期"(1936—1948)和"美学批判时期"(1949—1986)四阶段分期法。这个分期法既考虑到20世纪前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对朱光潜美学的影响,更注重朱光潜美学历程的内在阶段性变异的揭示。  相似文献   
10.
“魏观案”是洪武年间兴起的第一件文人惨案,昭示着文人噩梦的开始。这起案件,从客观效果看,魏现役使灾民浚河修府,违背朝廷法禁,对朱明王朝的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从主观动机看,魏观的确没错,修庙建府是为朝廷推行礼乐教化,体现了明初儒士在元朝异族统治回归汉族统治的历史时期,自觉承担起了回护儒学、宏扬儒学、复兴儒学的重大使命。魏观等人的罹难,不能简单归罪于朱元璋的残酷本性,而有着更深刻的文化成因,它显示了朱元璋对儒家文化的质疑、批判和否定,使得明初儒士遭逢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在迷茫、困惑、失落中痛苦地咀嚼着“无天可补”的悲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