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48篇
社会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教育的高贵性和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教育已经陷入功利主义的今天,追问教育的真精神不仅是现代教育救赎之必要,也是教育发展之必然。教育的真精神在于教育的高贵性和神性。教育的神性是教育对于提升人性达致“人之为人”的意义的关爱。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一种精神性生活方式。教育是“爱”的事业,教育的“爱”出于对存在的虔诚而不是出于加工或塑造的自大和傲慢。  相似文献   
2.
中国上古帝王的农神色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不同的生产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神话传说。希腊、罗马神话中的诸神多带有明显的海洋色彩 ,游牧民族的神话则粘上了游牧生活的标贴。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从农业起家、以农立国的民族来说 ,神话传说自然就现出很深的农业经济的烙印。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身上都表现出浓重的农神色彩  相似文献   
3.
人有三重性,即人的物性、理性和神性,它们代表了人的三种不同的生命欲求和存在力量。在此等力量的作用下,人生承载着肉体与灵魂、必然与自由两大矛盾的对抗。科学和道德的存在理由,来自于人的理性协调人生矛盾、叩问生命自由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洪江十大会馆神祉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江十大会馆的主要功能是祀神,祀神既是会馆的教化方式,又是会馆移民的精神寄托所在。洪江十大会馆神祉文化具有区域性、世俗性、象征性和兼容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祭社是一种古老的祭祀仪式,从古至今对村落社区的社会整合都具有重要意义。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红瑶地区的祭社仪式伴生着"社老制"民间宗教组织,较好地保留了原始公社制的民主推选、共食和分肉的平均主义,是凝聚红瑶村落共同体的核心纽带之一。红瑶人对祭祀的神圣性与洁净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信仰的传承,并有助于红瑶传统村落社区社会秩序的维护。  相似文献   
6.
印度女作家阿兰达蒂·罗伊的写作聚焦于"权力"二字,但权势重压之处也必有反对强权的力量萌发。这种力量在《微物之神》中表现为:即便是"微物"也有其"神"性。展现了底层民众,尤其是贱民,依靠自身的努力和人格魅力发展自己,展示力量。强调了印度底层民众寻求发展、自由和平等地位的主动性和必然性,反映了作者对整个印度社会发展的期待。  相似文献   
7.
刘芳 《云梦学刊》2014,(2):121-124
摘要:反讽,是一种辩证的、综合的、科学的、理性的、不断自我否定的批判事物的方式。反讽不甘于事物表面的平静,它要掀起思想深处的巨浪。反讽不是事物本质直接的显象,而是通过反思间接地使事物显现出来。反讽居于“理性”和“非理性”之间。通过“思辨理性”向“实践理性”过渡,进而实现了对真正理性的复兴。  相似文献   
8.
中国早期工匠神话按其产生的时间划分,可归为原始工匠神话和文明社会工匠神话两类.原始工匠神话往往置于神灵谱系中,把古代先民的发明创造编排成人类自身繁衍的谱系,采用的是象征性的表述方式.工匠神的名称各异,或是表示发明创造过程,或是描写器物形态,或是展现制造器物的工艺,需要运用古文字研究成果加以破译.文明社会的工匠神话,或是因能工巧匠的知名度而生成,或是因某种器物的奇异而出现,对人的崇拜和器物的崇拜联结在一起,呈现出多种形式.文明社会的工匠神话对原始工匠神话多有超越,但有时又出现返祖现象.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是从湘西走向世界的一位作家,从边地到城市的地域转换,从和平到战乱的时代变动,都使沈从文对于人生有了深刻的漂泊感受。新环境的接纳认同与自我身份的重新塑造,既使他对湘西有一种天然的情结,又使他对都市有一定的隔膜,在不断的变动中,他始终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归宿。湘西世界的自然归宿、都市生存的情感归宿、宗教情结的精神归宿,都体现着他寻找皈依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10.
红柯小说以新疆草原大漠为背景,极力彰显人的神性,使读者从生命的自由舒展中获得了神性存在和人性本真的意境与快意。在普遍的欲望化书写中,红柯小说很好地诠释了文学书写的神圣功能,他超越了文学的世俗教化和娱乐功能,进入了文学叙述的神圣化自我救赎和他者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