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7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216篇
民族学   15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255篇
理论方法论   88篇
综合类   1521篇
社会学   161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ong Range Planning》2022,55(1):102069
Based on 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 embedded in the emerging economy context, we focus on what role the government plays and how that matters to open innovation (OI)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By linking the OI literature with the national political institutions literature to motivate our research question, we propose a statist-based OI view to differentiate diverse government roles, investigating how government adopts roles in a combined way to push OI in stage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governmen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decision-maker for OI. Specifically, the government plays various roles as commander, protector, cultivator, and intermediator, reflecting state activism derived from national political institutions, to construct institutional-level OI for domestic OI activities, and inbound and outbound OI across national borders. We find government can deliberately and strategically use its diverse roles in a combined way to push OI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the industrial evolutionary process over time. Our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OI literature and integrates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literature with the study of OI to provide new insights to explain the origin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from the state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2.
梁喜  付阳 《中国管理科学》2021,29(2):184-194
从绿色建筑供给侧角度出发,构建消费者效用函数、开发商利润函数和政府与开发商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消费者绿色偏好、建筑绿色度、成本等因素对建筑价格、需求和利润的影响以及政府动态奖惩政策下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结果表明:消费者绿色偏好支付系数和建筑绿色度的增大有利于绿色建筑价格、需求和利润的提高,但高成本却使需求和利润降低;政府采用静态补贴与静态税收政策时,博弈系统不存在演化稳定策略,采用动态补贴与静态税收、静态补贴与动态税收、动态补贴与动态税收三种政策组合时,系统存在演化稳定策略;动态补贴与静态税收的政策组合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优于其他政策;开发商开发绿色建筑的概率与补贴上限值呈负相关,与税收上限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Previous research reveals that the temporal ordering of childbearing and marriage can have an impact on the meaning of first-time marriage. This article aims to obt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meaning-making of first-time marriage in relation to childbearing. Narrative interviews with 16 brides and grooms in 8 couples in Sweden were conducted. The material was analyzed in relation to the temporal ordering of childbearing and marriage. 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meaning of marriage does not only relate to the temporal context. Social factors such as social class or family formation might also be relevant for how meaning is constructed.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meaning-making as a relational process constructed within particular contexts.  相似文献   
4.
英语与其他语种一样存在着形式与意义不一致的语用问题 ,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 :陈述句起疑问句、祈使句作用 ;疑问句起着陈述句、祈使句作用 ;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义 ;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义。由于说话者的目的不同 ,选择的表达方式就不同 ,其语用意义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5.
迄今,还没有一门科学像语言学这样不能提供研究对象的结论性定义。语言有三个本质属性,即社会事实、心理表征及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只有对语言进行三维观照,才有可能本真地推导出语言这一语言学对象所特有的、本质的属性  相似文献   
6.
礼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的识解需要语言内、外的知识。礼貌既要通过语言知识如语调,字、词和句来识解,又要借助人的常识和对语境中的认知能力。礼貌是即时即景的,说话人与受话人的个人经历、文化背景和合作对礼貌起了很大的作用。情景及其它非语言因素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语言体现的礼貌因人因情景因文化而异。  相似文献   
7.
委婉表达现象的认知语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委婉表达现象的认知语用特征,如果从语用规约、隐喻思维和认知语境几个方面来看,其实质就是人们利用纯语言符号和认知机制合力的心理认知过程;委婉表达现象与语用规约、隐喻、认知语境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现代西方语言哲学家、逻辑学家在名称指称语境观方面呈现出由言内语境向言外语境转化的特征.形式语言学派大都从语言与实在同构的观念出发,在语言内部探究语词的指称方式.日常语言学派认为,指称是一种人们使用日常语言的实践活动,只有在变化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这样一个大语言背景下才能合理解释名称所指及其确定问题.指称语境观的这一重大转变标志着人们对名称指称理论的研究走向更加成熟、更加科学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人文语境的典籍文化、民俗文化、礼俗文化和审美文化四个方面阐述翻译中语用意图的实现过程 ,以探讨语境对文学翻译的重要作用 ,并力图找到移植原作隐含意义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梯玛仪式“玩菩萨”中的剪纸、绘画使用了大量的形象性符号,包括剪纸天门、天梯、天钱、纸人纸伞、穿衣儿粑粑、神案等,考察其在堂中各自的位置、数量、用色及形式,从艺术形态学和美术人类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梯玛自己的解释和在仪式中的具体作用,同时与其他民族民间同类剪纸做比较,对“玩菩萨”仪式中的图像符号做深入的分析。并以“求子”一节为例,分析符号组成空间,符号在特定的空间情境中产生意义,阐明民间神圣符号在组成仪式空间情境中的作用,研究剪纸、绘画等符号在空间情境中意义的转换,体现出民间艺术、民间思维中象征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