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7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9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365篇
理论方法论   102篇
综合类   1833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围绕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与模式选择问题,提出了一个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整体治理模式,即多阶段混合主导型碳中和实现模式。这一模式是以国家为核心,在一定时期和内外环境约束下,通过减排和增汇路径,对中国境内由人类活动造成的CO2排放与人为CO2吸收量之间关系进行调整和平衡的过程;其内部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层结构组成,每层结构各不相同。多阶段混合主导型碳中和实现模式的提出,拓展和完善了气候变化整体治理理论,为气候变化治理提供了机制借鉴。  相似文献   
2.
尽管“道德缺失”是转型期中国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但当代的“道德缺失”现象并非严重到了危机阶段,中国古代也不是“道德天堂”。今天的道德困境可以归因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这种问题的解决,需依靠有效的维护机制作为保障。落实到根本,还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与可持续发展观都是对现代工业文明弊端的回应。它们是人类从不同层面反思现代工业文明的结果 ,它们之间有相通之处 ,即都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人与人的平等 ,强调创新的作用。它们有着共同的价值旨归 ,即都关注着人类未来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试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深化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新中国成立 5 0多年来 ,我国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 ,我们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 ,抓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其间包含着“文明的全球化”与“文明的本土化”的“二律背反”。文明和全球化只是创造了不同地域的本土文明进行交流的更大空间和更多契机。在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的同时 ,要警惕“全球化”的陷井。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义务本位·文明的飞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呼唤义务本位的法律精神 ;具有普遍意义的义务本位为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建设提供了法理上的依据 ;可持续发展观的推行意味着人类文明的一次质的飞跃 ;义务本位是推进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类文明飞跃的重要思想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纵深推进,公民监督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日益凸显;公民监督非惟是公民权利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因,尤其在扩大民主政治、巩固政治稳定和提升人的主体性等维度上扮演了重要作用,显著地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程度的跃升。  相似文献   
8.
通过一个城市的历史,去透视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值得趋避的经验与教训,是城市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把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成都作为一个聚焦点,可以涉猎城市规模、城市生态系统、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以及地理、历史、人才、经济、技术,城市管理机制、生态机制、监督机制和应变机制等诸多问题,这也都是当今世界性"城市化"浪潮中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肖素娟  王树臣 《河北学刊》2008,28(1):199-201
作为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在设计改革开放的总框架中始终把民主政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思考,并在实践过程中对政治文明建设的前提、领导力量、前进的推动力等相关内容作出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0.
政治参与、政治文明与政治现代化三者,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系。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进步状态和政治生活方式,希冀表达的是一种状态和目标;而政治现代化则重点显现的是一个政治的发展过程,试图完成从传统政治方式向现代的整体转换;公民的政治参与,则是实现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文明的途径和方式。政治参与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工具理性,更在于它最终言明了政治文明与政治现代化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