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1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34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386篇
理论方法论   151篇
综合类   1840篇
社会学   165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产党宣言》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思想,其体系以人、社会、自然整体为背景,其核心观点认为生态问题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引起的.马克思在唯物史观视野下,科学论证了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历史发展逻辑,廓清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双重和解的演化路径.其中关于科技提升、市场拓展、交通和通信发展等引起世界市场“生态扩张”的思想,对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境况下“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建民 《社会》2019,39(6):87-120
费孝通先生晚年倡导面向“精神世界”的社会学研究,不仅强调了社会学的人文性格,而且指明了回溯和整理传统思想资源以理解人心的意义。古代士人在仕隐之间的进退趋避是精神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盛唐诗人王维可作为重要个案。本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以王维的生命史、编年诗及他与其他诗人的交往为线索,考察其如何在仕隐之间调适精神世界的矛盾冲突。王维通过人际和诗文往来形成的社会交游空间、自然山水空间和灵性佛理空间,构成一个融和自然与人文的“人生圜局”,以寻求精神世界在“入世有为”和“消极退避”之间的平衡,而其精神苦痛也可以从这个圜局的层级变动或缺失中探寻根源。本文认为,把握世风民情、生命史的再现以及理解和体会的功夫,是研究士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门径。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从历史观的高度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它的直接理论来源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一联系的实质是从抽象王国走向现实世界。因此 ,从抽象王国到现实世界是《费尔巴哈论》一书的真正主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全面论述了教育哲学范畴的几个主要课题 ,对音乐的美育功能 ,音乐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母语音乐教育 ,学习外国先进教法等方面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5.
话题转换的顺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顺应理论,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进行选择的过程,语言使用者不仅选择语言形式,同时还选择使用策略。话题转换现象是对社会规约和心理世界的一种顺应。话题转换不当,会产生负面影响,妨碍交际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新的挑战 :诞生于 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还适用于今天 ?2 0世纪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的兴起是否造成了它的过时 ?社会主义运动在实践上的挫折应否由马克思主义哲学负责 ?其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具有自我超越能力的开放体系 ,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 ,社会主义历史实践的失误恰恰是由于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造成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创造性的阐释 ,使它保持一种开放的对话姿态 ,并避免其沦为狭隘利益的工具 ,乃是保持它的生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五形态理论 ,该理论在马克思那里有充分的文本根据 ,马克思始终坚持了该理论。理解五形态理论的视角至关重要 ,须从“世界历史”的视角去理解它。马克思的五形态理论不是社会发展的单线论 ,而是既坚持社会发展规律的普遍性 ,又承认单个国家发展道路特殊性的辨证决定论。马克思不仅精辟地分析了在“世界历史”的大环境下个别国家超越式发展的深层原因 ,而且还提出了社会发展的三种基本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是在分析交往行为和生活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起交往理性概念的。他是以工具理性和交往理性二元分立为基点,赋予交往理性以对抗工具理性的使命,通过“交往理性”这种新理性观的确立,解除了意识哲学的“先验主体”和“先验理性”的设定,摒弃了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从而取消了主体中心主义的独裁,从根本上否定了狭隘的传统的“理性”观,也为现代人逃离现代性困境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日本政府"内向型"战争追悼理念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后日德两国政府的战争追悼理念明显呈现"内向型"与"外向型"之差异。只向本国的战争罹难者特别是战死"皇军"将士和被处决战犯表示哀悼而拒绝向被侵略国家为数更多的死难者致哀,是日本政府"内向型"战争追悼理念的主要特征。其成因主要有四:"自卫战争史观"、"解放战争史观"、"靖国史观"等错误的历史观,是其形成的思想根源;日本政要的右派构成和日本政权的保守性质,是其形成的政治基础;战后秉持错误历史观的日本国民的大量存在,是其形成的社会土壤;战后宽松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是其形成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0.
回归生活世界:当代道德教育的呼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教育根源于生活,旨在导引并成就一种可能的幸福生活。现实中,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背离使回归生活成为教育界日益强烈的呼声。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为道德教育回归生活提供了理论基石,而道德教育自身与生活世界相融的特性也使其回归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