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在建国后长期被主流话语忽略和批判,后来随着“沈从文热”在海内外升温,“湘西世界”逐渐成为瞩目和神往的对象。这个世界是否“桃源”的争论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过程。“桃源”情结是沈从文和读者共有的,是人类对理想家园的追寻和期待。审美经验沟通了作者和读者,“湘西世界”成了沈从文和读者自我救赎和抵抗异化的虚拟天地。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小说叙事艺术经历了叙事主体的突出到叙事主体的退隐,叙事情感的不知节制到客观化书写,叙事结构的随笔化到逐步严整,叙事时序的随顺自然到多种形态多种形式展开等发展变迁过程。沈从文小说叙事艺术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特征,而且为中国小说叙事艺术的现代转型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从艺术发声学角度,分析了湘西民歌和以之以题材而创作的优秀歌曲中的衬词。认为衬词既是一声音符号,更是一个情感符号,不同衬词所传递的情感信息存在显著差异。衬词在音乐旋律中出现,可造成色彩的对比,强化音乐层次的立体感;衬词与节奏的配合,装点着起伏的旋律线条,将音乐情景化、生活化。  相似文献   
4.
从湘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出发,基于旅游学的角度,运用博弈论这一理念分析保护性开发中浮现的关系链,找出各利益方最佳的合作方式,从而实现湘西旅游业开发和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共赢。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周作人借《小河》一诗表达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老忧惧。在小说《长河》中,沈从文的"现代"忧惧是指涉那种摧枯拉朽的革命政治的。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1940年代的“抽象”类写作呈现出一种晦涩的风格。作品的晦涩源于作者个体生命经验和现代生存境遇的独特性以及作品独特的表现内容和个性化的表现手段。沈从文作品晦涩风格的形成不仅是受到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也与传统湘西世界中的“神”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神”在沈从文的文本中具有多种内涵,然而作为其思想核心范畴的“神”指的是宇宙本体和生命的终极状态。它不可分析、不可言说,是沈从文在对“美”的迷狂中借助一种特殊的认识方式获得的天人相契的启示——“无言的教训”。沈从文思想中的“神”既是对于湘西神秘文化的继承和提升,也是以湘西神巫文化铸造民族品德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8.
就入世后湘西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作了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