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女性人口文化程度对其婚育状况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以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女性人口文化程度与其早婚状况、平均初婚年龄.以及女性初婚年龄与其平均活产子女数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再论周人的结婚年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经书记载,周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由于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关于周人的结婚年龄历来存有争议。作为代表性的观点,汉经学家郑玄、班固就认为周人是男子到三十岁,女子到二十岁才可结婚,因为这样才符合阴阳之道,合“天地相承覆之数”;唐史学家杜佑则认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这种礼制是针对众庶,即平民百姓的,贵族则不受此限制。本文对此进行了梳理和辨析,指出上述观点的不妥之处。同时,运用典籍记载、各代法律法令、考古发现,文学作品等史料,确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是指周人结婚的最晚年龄,始婚年龄则与  相似文献   
3.
养生三戒孔子在养生上主张“养生三戒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里清楚地指出人们应按照不同时期的体质特点来养生,即年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不一样,养生方法就应有所区别。少年时期,发育不成熟,切勿早婚、早恋。中医历来反对贪色纵欲,主张节欲以养精、藏精,“戒之在色”,对“少之时,血气未足”者是大有裨益的。中年时,是气刚任性、好胜善斗的年龄,所以应平心静气、和谐宽容,“戒之在斗”。  相似文献   
4.
云南回族女性早婚现象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女性早婚现象在云南一些回族地区日趋严重,并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文章从宗教信仰、民族传统、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回族女性早婚的原因.同时对回族女性早婚的危害和如何预防早婚现象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田野作业的有关资料,以宁夏同心县预旺乡张家树村早婚现状为个案,探讨了宁夏贫困山区回族妇女早婚原因,同时对早婚危害、早婚治理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中国农村早婚问题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婚是传统中国农业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民国时期大量的县志记载、学者的统计资料以及当时的期刊杂志的记叙表明,无论从订婚还是结婚年龄上看,早婚在农村家庭生活中都占有突出的位置。同时,因不同家庭的经济背景和区域间的经济、文化差别、性比例失调造成了早婚模式中的内容差异  相似文献   
7.
我国无效婚姻制度在认定标准、宣告程序方面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但在无效婚姻的认定条件方面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早婚、近亲结婚及结婚的疾病等方面;在婚姻无效案件审理程序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对此,需要在相关立法上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论北朝民间"婚恋"歌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上一世纪的北朝民间“婚恋”歌辞的研究作了简略而精审的评述 ,然后就北朝诸民族语言的翻译问题、婚恋习俗问题和婚庆仪式等崭新的角度 ,对北朝民间“婚恋”歌辞作出实事求是的论述 ,并提出了若干新见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宁夏南部山区回族早婚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地回族早婚的现状,早婚在当地成为普遍现象,并且遵守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规则。由于宗教的影响和法律知识的淡薄,这些婚姻并不符合合法婚姻。传统观念和宗教的影响,当地政府的管理不当,家庭经济条件这些都是早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晚婚化在我国经济转型期的城市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农村则出现了相反的状况。基于长期的农村生活经验及观察发现,河南省农村地区的早婚现象在"剩男剩女"问题的警示下愈加严重,并且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家庭及社会问题。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整理出早婚问题及其原因,结合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意见,以期促进家庭的稳定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