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10篇
社会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打工者涌入城市,他(她)们或告别土地,或远离故乡,在城市与城市或城市与乡村之间,如候鸟一般不停地迁徙,不仅成为都市中的飘泊一族,也成为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上的一道流动的风景。在当代中国画坛上,以城市打工族为  相似文献   
2.
陈涵 《现代交际》2011,(5):87-88
一位音乐家,无论作曲技能无比高超,亦或是艺术修为无比高深,也始终生活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中。因此,社会中的各种因素对其音乐风格的生成或改变都具有重要影响。生活在与理想相差甚远的现实社会里,音乐家往往经受过各种社会风波,身体和心灵的创伤和打击也不可避免,这些终究会演化为一种心态、一种精神而凝聚于他们的艺术创造中。本文重在从人际交往、政治背景、情感经历三个方面,初探社会因素对以贝多芬为代表的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家作曲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视阈中格鲁克歌剧改革的历史境遇和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初的格鲁克歌剧改革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上接蒙特威尔第"第二常规"中所倡导的歌词为主的原则,下启莫扎特古典歌剧中抒情与戏剧所达至的完美均衡境界。本文以社会学的视野,重构格鲁克歌剧改革时期的历史境况,进一步解析格鲁克歌剧改革的深层原因,阐述格鲁克歌剧改革的卓越成就及其强烈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白璧德所持守的文学理论批评学说范式,在20世纪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经历了盛衰沉浮、扬弃伏现的现代沉浮命运。回顾白璧德学说在现当代视域中掀起的这一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得失嬗变、起伏显闭的隐隐演进之脉象流迹,进而对其特定内涵的思想学说在中国文坛引起的回应、接受、阐释、传播、批判、遮蔽、消退、敞开等诸现代文学现象相交织之根源进行重新回顾与彻底透视,发现其中隐含着某种为时代所疏于甚至忽略的学术探究之现代深远意义。一方面对白璧德思想学说内在理路蕴涵之超前性与新锐性的投射有基本的定位与把握,另一方面对白璧德理论学说在中国毁誉盛衰的现代命运遭遇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多元向度之隐现辐射则有所顿悟与鉴照。  相似文献   
5.
潘水萍 《天府新论》2011,(3):143-148
梁实秋是一位饱受中西传统文化浸染的极富现代性人文精神的文学批评家。他不仅为20世纪中国文学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创作作品,而且也为现代中国文学的建构提供了大量极具启发性与锋芒性的理论言说指引。极为遗憾的是,由于时代历史语境的种种因由使然,梁实秋之新人文古典主义文学思想理论学说始终未能引起学界正面的大力弘扬、关注,而一度处于一种至偏的有意或无意的低视、误读、尘封与遮蔽的沉寂命运。这正是亟待当下学界对其整体的思想学说进行进一步敞开性阐释与探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诞生于法国19世纪后期的印象主义画派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印象派绘画所以能够卓然成家并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绘画艺术的大变革和大发展,有其特殊的文化因由:首先,是印象派画家普遍具有的对于传统的古典主义艺术教条的反叛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促使他们走出艺术院校的高楼深院,去向大自然寻求新鲜的艺术感受和艺术发现.其次,才是印象派画家们对自然光照下的自然景物的"光"和"色彩"的瞬间感受的领悟以及对这种领悟的艺术传达方式的探求和尝试.总结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意义对于对我们中国当下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18~19世纪欧洲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分析了歌德《威廉·迈斯特》中的教育思想。分析认为,《威廉·迈斯特》作为教育/启悟小说,不仅追寻一种和谐健全的人性理想,而且思考了宗教信仰和人性关系;表达了歌德对教育实践的思考,即艺术是培养全面发展和和谐一致的人的一种手段,社会也不能束缚个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就经典意义上的明清文学类型而言 ,始终贯穿着古典主义精神。明代文学流派众多 ,无论是前后七子、唐宋派 ,还是明末诸派 ,基本上都笼罩在从秦汉到唐宋的影响之中 ,构成整个明代文学思潮发展的背景。清代文学的古典主义建筑在对前代思想总结的基础之上 ,将前代那种古典的精神境界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学问 ,使之客观化、学术化。正是这种古典精神客观化的发展 ,使得中国文学史上的优秀遗产得以保存并被现代人所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9.
《熙德》是法国第一部取材于西班牙剧本《熙德的青年时代》的著名五幕诗剧。它以谨严的题材情节和严肃的贵族性,彰显了英雄罗狄克持守着"尊严"、"荣誉"、"义务"、"职责"的使命感,理性地作出战胜个人"爱情"的种种抉择。《熙德》正是围绕着"尊严"、"荣誉"与"爱情"核心展开描述,强而有力地折射出古典主义文艺创作风格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从审美历史类型学的角度来看,浪漫主义是发生在现代性语境中的文学思潮,它建立在个人主体性的基础之上,反映了审美理想由和谐向崇高的历史转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为文学思潮的浪漫主义有着多种表现形态,其复杂变异生动地展现了中国现代性历史进程的特殊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