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22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80篇
管理学   558篇
劳动科学   63篇
民族学   185篇
人才学   199篇
人口学   62篇
丛书文集   2651篇
理论方法论   504篇
综合类   6593篇
社会学   1956篇
统计学   13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490篇
  2014年   1112篇
  2013年   895篇
  2012年   923篇
  2011年   1010篇
  2010年   992篇
  2009年   957篇
  2008年   1175篇
  2007年   821篇
  2006年   635篇
  2005年   523篇
  2004年   442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323篇
  2001年   301篇
  2000年   235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夷夏东西说"解读商周时期历史进程,可视为以殷商为代表的东部势力与以周族为代表的西部势力的对峙态势。商周嬗代是西部势力对东部势力的一次重大胜利。周公东征延续了西部势力的胜利,并使东部势力彻底臣服于西部势力。周公分封诸多重臣于东土、营建洛邑调整周王朝上层权力结构等政治手段,大抵可视为周公应对东部势力的战略举措。周初政治军事格局变化与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东西对峙因素的发酵与影响。"夷夏东西说"亦反映出中国古代军事战略与政权嬗递之间的强烈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3.
4.
作为独特生命的存在,人以"二重性"关系存在于世,自然生命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生命是人成为"人"的关键,精神生命则是人成为"人"的核心。以利己性和利他性、个体性和社会性、实体性和精神性为主的二重性关系铺就了生命之路。"二重性"关系状态影响生命状态,目前大学生的利己性和利他性、个体性和社会性、实体性和精神性等主要的二重性关系处于失衡,表现为或偏重一方,或二者皆弃,导致生命状态趋于失衡,体现为自然、社会以及精神生命无法"各司其职"。现实呼唤大学生生命的自然、社会以及精神层面趋于和谐状态,大学生应在保持生命长度的基础上,实现生命宽度延伸,并努力拔高精神生命,使生命独具风采。  相似文献   
5.
通过整理二胡发展起源问题上的一些客观的历史资料,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历史走向,排除一些不合发展规律的可能性,通过统计出来的材料推理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历史起源,从而得出二胡发展起源的推断。  相似文献   
6.
小学一、二年级作文训练过程中呈现出枯燥的阅读、乏味的写话、空洞的表达等普遍现象,久而久之,不仅学生失去了写作的欲望,老师也错过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因此,本文以"读、写、说"为出发点,从聆听与阅读为伴、写话与识字同行、朗读与演说结合、内心与表达相融等几个方面探究小学一、二年级作文立体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1940年代,是沈从文思想与创作极为复杂的时期。当以《边城》为代表的创作高峰过后,苦于对生命、人性及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为寻求自身创作的突破,沈从文的思想与创作陷入了空前的焦虑和心绪的惶惑之中。尽管他依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追求,一方面将笔触伸向变革中的湘西,《长河》即作家观察认识湘西的结果,但这部未尽的长篇,却难以遮掩沈从文创作的式微。另一方面,创作的不理想,并没有使沈从文停顿对文学的思考,反而促使他陷入了对宇宙、自然及生命世界的"抽象的抒情"的遐想之中,探询人生与生命的永恒意义。但是历史并没有给沈从文一个继续展示自己文化理想的舞台,随着中国形势的巨变,沈从文又一次面临着空前的困境和选择。  相似文献   
8.
杜甫写于唐大历二年(767年)秋天的《登高》诗,虽是其晚年凄凉与孤独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但诗中却充满着令人激动的气势.这种气势不仅源于杜甫对登高文学传统的继承,亦是其晚年面对迁逝之感时昂扬生命意识的展现.除了感时伤事,诗中还深刻蕴含着杜甫晚年的壮阔情怀以及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与夔州相对安定的生活有着密切关联,更是其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1770年,莫斯科爆发了鼠疫。疫情早期,医学界对该病的诊断出现"鼠疫说"和"热病说"两种观点。病名无法定论对防控工作造成重大干扰,瘟疫愈演愈烈。大灾之年,政府忽视民生问题,人民的生活显露危机,走投无路的民众掀起了暴动。叶卡捷琳娜大帝派奥尔洛夫伯爵赶赴莫斯科救灾。他迅速开展了摸底工作,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全力解决民生问题,弥补抗疫失误。很快,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防止疫情反弹,善后工作一直持续到1775年。痛定思痛,中央政府还积极改善莫斯科市的公共卫生。鼠疫大战带来的启示,对当下抗击瘟疫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20年,一场悄然而至的疫情威胁着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也让人们认识到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协作的必要性、迫切性。在疫情面前,任何国家和个人都难以独善其身,除了合作抗疫,别无他途。人类命运是一个共同体,荣俱荣、损俱损,彼此依存,彼此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