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26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7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144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通过对我国专车服务市场制度变革过程的纵向案例研究,探讨了组织场域中的集体行动如何推动制度逻辑演化的内在机制问题。研究发现:制度逻辑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分离、冲突和共存三种状态,不同的制度逻辑的演化是由行动主体能动性策略和资源利用所构建的集体行动模式差异性驱动的。制度变革机会的涌现促使场域中的行动主体采用协调性的集体行动模式,促成了新制度逻辑的生成,并导致了新、旧两种制度逻辑的分离;在制度变革机会变得模糊的场域中,行动主体非协调的集体行动促使新、旧两种制度逻辑之间的激烈冲突;而在制度变革机会沉没的情境下,行动主体再协调性的集体行动最终促成了新、旧两种制度逻辑的共存。研究结论对我国当前复杂制度环境下新兴业态的发展以及传统业态的协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4.
集体行动现象一直备受社会科学共同体关注。最近20多年,社会心理学视角开始复苏,进入研究复兴期。19世纪思想家托克维尔的学说近年来受到国外政治学、社会学和舆论学界广泛的关注。基于对公众心态的深刻洞察力,托克维尔提出了"多数的暴政"与"舆论的宗教"概念。他一方面指出极端的平等反而会带来极端的专制,一方面希望从民主社会的内部发掘自由。针对公众舆论问题,他从政治与社会两个层面进行了思考。西方自由主义基本沿循了他政治层面的思路,但是他在社会层面的观点则一直被忽视。托克维尔所预言的庸众社会已成事实,值此之际,他的思想遗产更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70-76
全球性金融组织当前在减少贫困、货币创新、汇率稳定等国际公共事业领域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大集团性金融组织中的力量是不均衡的。特别是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性金融组织所占话语权的份额与其所提供的成本、综合国力是极不对称的,为此金砖五国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小集团性金融组织)以满足本国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要。本文以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中的集团理论为基础,论证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小集团联盟的范例在提供国际公共品过程中出现的必然性,并探究了金砖国家内部之间的利益博弈,提出中国最佳的博弈策略。  相似文献   
6.
由于正式制度支持相对缺乏,权益受损的农民工往往诉诸集体的形式来实现权益维护。为什么有些农民工有参与集体行动的倾向,而另一些农民工却对集体行动的参与意愿较低?基于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探讨影响农民工集体维权意愿的因素,考察工作嵌入与乡土关系嵌入对集体维权意愿的影响,可以发现工作嵌入会降低农民工的集体维权意愿,而乡土关系嵌入则会增强集体维权意愿,对老乡有着较高认同感的农民工更倾向于参与集体维权。  相似文献   
7.
以往的多数研究认为缺乏自主性阻碍了当前中国行业协会的发展,但在行业协会普遍缺乏自主性的情形下,调研数据却显示私营企业加入协会的数量在持续增长。西方理论视角将自主性作为行业协会发展的基本逻辑,这一观点很难解释中国情境下的这一矛盾。基于研究转型国家的庇护理论(Clientelism),从企业的视角出发,考察中国的私营企业加入行业协会的动机和企业政治关系对加入行业协会的影响。通过对2006-2010年"全国私营企业的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有政治关系的经济精英加入行业协会的比例更高,私营企业加入行业协会的主要目的是政策解读、与政府沟通和俱乐部服务,而并非行业自律和协调,私营企业加入行业协会获取政治资源和组织资源的动机大于参与集体行动的动机。  相似文献   
8.
9.
观察农民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制裁机制如何运作,是了解村庄整合度、农民集体认同与行动方式,把握村庄社会秩序的生产和维持的重要切入口。在中国的宗族性村庄中广泛存在的小农社会行为的一致性,是通过“协商缺失的被动协同”和“小农社会的行为制裁”两种方式达成的,其根本差异在于多数农户对少数不一致者的行为是否存在制裁意欲。然而制裁意欲并不必然能够转化为针对少数不一致者的有效制裁行为。小农制裁意欲的表达因制裁效度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层级序列结构。宗族性村庄浓密的血缘和地缘关系,一方面阻碍小农制裁意欲表达层级的上升,但另一方面也使少数不一致者仍对宗族精英、村庄精英和村庄舆论的规训和制裁存在戒惧心理,成为使宗族性村庄的内生制裁机制仍能在某种程度上发挥效用的最后保障。宗族性村庄的制裁机制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庄治理也会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网络集体行动的产生依赖于行动者对于“事件”的意义建构。运用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分析网络集体行动的意义构建具有一定的解释力。网络环境下,信息发起者、行动参与者与媒体相互影响,对事件进行着动态性的编码和解码,不断地赋予事件以意义。网络集体行动的意义构建中很难截然分开编码者和解码者,事件的编码经过多主体的共同努力,而解码方式呈现多元化。网络行动者在彼此的互动中不断地构建并完善事件的意义,推动着集体行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