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强,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企业的国际化更多地面临着多样性的挑战,特别是文化的多样性能否给企业带来优势是很多企业面临的重要命题,其中跨文化团队的合作成功与否对于国际化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从文化理论出发,以中欧学生团队作为实证分析的基础,探讨了中外跨文化团队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非语言交际引起的文化冲突和西方学者关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入手 ,阐述了非语言交际在交际活动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说明人类的交际应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 ,其中非语言交际具有极大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企业管理中的跨文化沟通障碍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交流日益频繁。如何有效地促进企业管理中的跨文化交际,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已成为企业管理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出发,考察了跨文化、跨文化沟通、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管理中的跨文化沟通障碍表现的层面:即认知层面、价值观层面、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分析了障碍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消除我国企业管理中的跨文化沟通障碍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跨文化沟通中的深层语言障碍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语言离不开文化,不同文化的语言必然带有民族文化的烙印,蕴含民族文化的内涵。跨文化交流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交流,而且是两种文化的交流。跨文化沟通中的各种障碍都缘于文化和语言之不同。分析表明,文化差异必然造成跨文化沟通中的深层语言障碍。  相似文献   
5.
从林语堂看翻译“文化间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的"文化间性"思想是翻译文化视角研究的重要指导哲学,其理论渊源上有着需要澄清之处。本文首先试探讨这一思想的源起及其蕴涵的深层逻辑,然后选取了著名翻译家林语堂先生《浮生六记》的译文阐释翻译的"间性"思想给译者带来的影响,进而揭示了翻译文化间性哲学的终极追求是超越文本的,是强调关联性的文化交际理念,更是倡导多元文化平等对话并实现文化秩序重构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6.
中西儿童文学资源的差异使得两种文化的交流成为可能,也正是如此,五四儿童文学在推介和展示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在想象中国,"中国形象"的确立借助于西方异质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碰撞。想象中国的过程的实质即五四儿童文学在与西方文化互渗中建构自我的现代性想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语言教学的性质、规律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出发,尝试性地探讨外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师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敏感度以及在跨文化外语教学中保持中国特色文化的意义和方法,从而提高师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从跨文化视野看翻译的策略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翻译界对归化和异化问题争论颇多,莫衷一是。将这两种翻译策略割裂开来的研究尚不能解决翻译中常遇到的难点———文化的误解和缺失问题。有效的翻译策略是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来重新审视归化和异化问题,并探讨它们在翻译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9.
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语言的结构规则看,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也是语言这个庞大系统赖以生存的支柱。从语言的社会功能角度看,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往往显得最为突出,涉及面也最为广泛。试图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出发,从比较中英词汇的文化内涵入手,通过对比,反映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且对词汇文化教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从语言与文化的血肉关系看研究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人和英美人交际时,有时会语义不通,产生误会,或闹出笑话,其原因是对所使用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因此,学习外国语言必须同时学习该语的民族文化,这是时代提出的挑战.培养跨文化交际的现代人的需要,适应全新国际生活的需要,语言与文化血肉关系的需要,避免跨文化交际中产生障碍、冲突的需要,也是外语教育界师生的共同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