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巴金晚年散文与“春秋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巴金晚年散文<随想录>和<再思录>内容介绍,分析巴金晚年散文的写作特色,即"春秋笔法"中的"实录"、"一字褒贬"、"微言大义"等三大特色在他的散文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和<修辞学>是中西方第一部集论说散文理论之大成的著作.文章着重比较分析了两书对论说散文的道义力量、人格力量、情感力量、逻辑力量和形象力量,以及理趣性、风格等的理论阐释,探求其学术价值,为当前的散文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综观先秦两汉历史散文的嬗变轨迹,我们发现文学、史学、哲学、经学四种要素在其间起伏消长,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核心化或边缘化的地位.先秦历史散文的叙事态度主要表现为经学性或史学性的,到了<史记>文学质素强化,史学意识自觉化,哲学精神核心化,经学层面边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史记>开创了一个时代,也结束了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4.
唐宋八大家成为古文流派的趋势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十分明显.吕祖谦选编<古文关键>首先从整体上理清了"八大家"的师承关系,在<总论>中以"八大家"作为唐宋散文的代表.其后楼昉的<崇古文诀>、谢枋得的<文章轨范>以及周应龙的<文髓>等文章选本都以辑录韩柳欧苏等人的散文为主,八大家作为古文流派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5.
日本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异文化的民族,通常是通过"拟似"、"驯化"、"创造"这一模式来受容异文化的.本文通过<怀风藻><万叶集><日本灵异记><三教指归><十住心论>等日本古典文学作品,对这一文化受容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剖析.  相似文献   

6.
就文艺美学来看,王充提倡以俗为雅,化俗为雅;而在人生美学方面,则尚雅卑俗,褒雅贬俗.从整部<论衡>来看,全书始终贯串着作者"不与俗均"、"不与俗协"的贬俗精神.可以说,尚雅隆雅、刺世讥俗、匡济靡薄之俗,是王充的主要审美追求.在当时,他的这种审美意趣,是极具当代意义的;即使是今天,他的这种审美旨趣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思无邪"别解及孔子的论《诗》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中孔子讲"<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从汉代到现代,学术界对其中"思无邪"一语解释纷纭,因而也就妨碍了对孔子<诗>论的理解.正确理解<鲁颂·駉篇>"思无邪"的原意,结合孔子论述<诗经>的系统和春秋时期研究<诗经>的总体趋势,孔子说<诗经>"思无邪",是说<诗经>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提供了广阔的应用手段,而这一点又进一步证明了孔子论<诗>系统的纲领是普及文化,运用<诗>提高"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在三部<诗品>中,"雅"范畴的共同点体现在心古为雅、追求闲雅俗对立三方面,其不同占体现在雅的内涵、雅俗关系和"雅"侧重点的不同三方面.共同点表现"雅"范畴具有传承性,不同点反映"雅"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富有极大的包融性和极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谢冰莹和郁达夫虽同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但由于个人经历、个性气质等的不同,写作风格亦迥然不同,其仅从两人同题散文<雨>便可略见一斑.谢的<雨>,主要是借"雨"写恨,以其精炼的文字和尖锐的笔锋,直陈30年代官腐民愚的社会现实,义愤之情溢于言表.相比之下,郁在其同题散文<雨>中,字里行间虽也倾泻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写的却更为蕴藉深沉.二者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0.
"文选学"从明代发展到清代,实现了由点评到实证的重大转变,生活在明清之交的顾炎武,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开路人.他的治<选>成就集中体现在其名著<日知录>中.其贡献主要是以<文选>入选作品及李注为原始文献,阐释古代典章礼仪,窥测传统文化习俗,阐发文学思想,探讨文体特点及文体流变等.他对所有问题的探讨,都能穷源溯本,援古证今,反复参考,戒发空论,奠定了清代实证学风的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两汉文化形态随着时代的变革而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其新道学与新儒学机制的先后重建,最终定格于新儒学,改变了秦王朝非儒学的集权文化和秦以前个体自由的多元文化形态。在文化转型的过程中,文化与文学的冲突,本质是教化与娱乐的冲突,前者的政治性不排斥后者的寓教化于娱乐;而其融合取决于文人习惯角文学的方式表现文化,使散文不是在改造文化,而是在适应文化。在这一背景之下,两汉的历史、政论和学术散文的风格都发生着变化,或从自由灵动归于古雅骈偶,或从华美归于质朴等,共同构成两汉散文的景观。  相似文献   

12.
评论界对余秋雨散文的研究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在文化意蕴上,余氏散文从一而终都灌注着文化这一鲜明的主题:主要表现为历史文化反思,文人隐忧,精英意识,文化人格的重建等;在创作风格上,余氏散文突破了传统小品散文的文体约束,在表现手法上有自己的独到的运用,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美学风格.这可以从对传统散文的突破、语言特色、结构模式以及表现手法上来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3.
作家对小说读者的关注、读者阅读期待的改变 ,以及作家读者意识功利指向的摇摆性和文化指向的复杂性 ,对 2 0世纪初中国长篇小说由俗入雅、回雅向俗、雅俗并存格局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汉武帝时立乐府之制与献赋之风有着内在的联系,乐制思想的象德缀淫与辞赋创作的欲讽反劝也是一致的。从历史上看,孔子倡导“思无邪”、反对“郑声淫”,是对乐制和诗教的要求,而从殷商的《桑林乐》到战国楚人的《好色赋》,正显示了继“郑声”而归“雅正”的思想演变。汉代乐府的内廷娱乐性质与象德缀淫思想的矛盾,辞赋创作欲讽反劝的矛盾,均在乐制的变迁中得以展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力探讨王禹傅的四六文创作及其特色问题。认为王禹傅的四六文创作追求是远溯三代、两汉文风、直接贞元、元和风格的,上承元、白,可谓开宋四六之先。王禹傅制诰类四六文以得体庄重、宏丽典赡为主,而表启类四六文则工对简洁,情事兼优。用常语常典、用古文写法做对偶文章是王禹傅四六文的主要特色;同时,善于融裁、用事精当也是其显著特色。“元之独开有宋风气”,王禹傅四六文是骈文宋调的初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中曾有一次"洋雅"与"土俗"之战,然而都往往被学界所忽略了.其实,这场"洋雅"与"土俗"之战,关系到中国文学发展的根本方向性问题,我们不能不反思这一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历来学者多批评骈文繁缛华丽、重文轻质,并以其典雅深奥、用典颇多、难以学习掌握为病。自文学有雅俗之辩后,骈文又被冠以"贵族文学"之名而为学界不齿。自白话文行世后,骈文更是少人问津,鲜有用武之地。其实,骈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独有的一枝奇葩,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和其丰富的文学资源都是不应被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楚辞与骈文     
“楚辞”具有特殊的句式特点 ,那便是以“兮”字为核心和枢纽的对偶型组构方式。它规定了句子内部和两句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基本节奏 ,同时也规定了句子必须以两两相对的偶句形式出现 ,从而使其具备了产生骈偶的基础和条件 ,并将这种骈对基因传给它的嫡子赋体文学。由楚辞到赋、到赋的骈偶化、再到用骈偶的方式作文章、最后在西晋形成骈文 ,汉魏辞赋充当了“楚辞”发展到骈文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9.
唐宋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独立文体、秦汉魏晋南北朝散文拓宽种类的基础上,更加扩展、丰富、充实了散文的内容与形式,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呈现出极为鲜明丰满的优雅、崇高、悲剧、喜剧四种美的形态,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由奠基、过渡到新的繁荣并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20.
李华的文学成就以古文称著,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光辉的地位。然而,李华的骈文是其古文成立的基础。在中国文类发展史中,李华的骈文乃是介于六朝骈文和唐宋散文之间的一个亚类。对李华骈文代表作的分析表明,其骈文不仅影响了唐宋古文,还对宋四六的形成起到了范型作用。此外,李华的骈文对研究中国韵文体寓言的缺类问题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