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试论中国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惜宝贵的生命。但近年来大学生无视生命、伤害生命的事件逐渐增多,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我们以南宁市三所高校大学生关于生命教育的调查问卷为基础,认为中国高校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和紧迫的,以便使其认识生命、珍惜生命,进而创造和提升生命价值。大学生生命教育就是生命意识教育、责任与奉献意识教育、死亡和逆境意识教育、和谐意识教育等,为此,高校应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生命教育,开展各项有关生命教育的活动,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和辅导员的作用,家庭、高校与社会形成合力,积极进行生命教育研究,不再让大学生自杀、伤人的悲剧重演。  相似文献   

2.
教育以人为本,理所当然应该重视生命本身的教育。但由于我们的传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生命教育,导致了当代中国人生命意识的缺乏。认识生命意识的创造性本质,了解生命意识的内涵,寻找培养生命意识的有效途径,可以提高我们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剖析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内涵和层次的基础上,指出了加强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实施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关键之所在是转变教育观念、进行个体生命的社会价值教育和创设“体验”情境。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生命教育是依据人的生命特征,遵循生命教育的规律,按照大学生心理特点,唤醒大学生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内容主要包括生命意识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和谐人格教育和生命发展教育。高等学校应通过转变教育理念,设立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把生命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作用等途径积极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5.
在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一直贯穿着一种教育的生命哲学。杜威把教育看作是有生命的,并且把每个受教育者都看成一个有生命的、不断成长的、独一无二的个体,所以他提出教育要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的规律,为生命的成长提供保障。杜威教育生命哲学启示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生命存在和每个生命的差异性。探索教育的生命真谛应该从教师入手,培养教师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感,增强对教师发展的生命关怀,摆脱传统的师生角色,探索师生之间最真诚的、具有生命关怀的交往。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健全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尚未构建,生命教育实践性也有待加强。为此,高校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强化生命教育意识,开设并优化生命教育课程,开展丰富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提升生命意识,创造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7.
日本地震大海啸,缅甸地震,上万人死亡,让人触目惊心。面对海啸和地震,除了震撼,除了哀叹,那更多的是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理当珍惜它。然而现实中,又有多少人真正珍爱自己的生命呢?尤其是近段时间,有关中小学生自杀和杀人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这一切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忽视了对生命意识的渗透?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最能体现对学生的人性关怀,它以学生的生命为基本点,致力于提高学生生命意识、关注学生身心发展、提升学生生命价值,以不断促进当代大学生生命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所以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生命意识教育;二是生命健康教育;三是生命价值教育;四是生命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是一种满足个体需要,促进个体生命发展的教育行为,其内涵包括生命意识教育、生命历程教育与生命价值教育。儒家、道家和佛教文化中有着丰富的生命教育思想。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变迁、高等教育的功利性与工具性倾向、大学生群体生存与生活压力的加大是实施生命教育的现实依据。开展生命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完善生命认知、培养生命情感和实现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教育,应当把培养人的“生命意识”列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即要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用泰戈尔的话说,教育的目的应当向人传递生命信息.生物学科对培养人的“生命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位子课程改革前沿的生物学科在新的时代更加负载教育学生认识生命,了解生命意义,引导学生懂得欣赏生命,珍惜生命的任务.本文沿“敬畏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三个梯度阐述了生物教学在生命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并使人们开始改变对生命和生活的态度.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逆境和死亡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生存能力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命关怀意识,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坎坷和死亡,增强他们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2.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据、特点和研究内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息高速化和网络普及化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网络社会及网络人 ,他们特殊的存在、活动方式日益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社会意识 ,研究网络传播的特点和网络社会、网络人的活动机制 ,对利用网络传播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面对网络社会、网络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一般理论认为,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人们教育意识的提高与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是相关的,但在山东莘县朝城镇回族社区在步入小康的同时,面对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小学教育仍存在大面积的失辍学问题;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及中小学教育质量没有相应地发展,而教育质量仍在滑坡.本文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以回族社区家庭教育投资理念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了山东莘县朝城镇回族社区中小学高失辍学率,低学业成就问题.  相似文献   

14.
魏晋时期特殊的政治文化和哲学背景,唤起了魏晋士人的审美自觉,使魏晋士人对自然审美的欣赏走向神、情、气、韵的深处。自然成为魏晋士人生命意识、隐逸意识与悲情意识的审美载体。  相似文献   

15.
论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正道德的产生,是来自人们意志的自愿,不受外界的约束,可以自主规范来约束自己,故道德的最高境界是"自律"。自律,是指根据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思维,为自己立法,并按自己的意志和立法去行动。具有自律的人表现出健康人格特质,如:自觉性、自制性、包容性、坚持性和自主性等。学校应该培养学生在个体道德生活和社会道德生活中学会自律。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方法有挫折性教育、自我评价教育、道德问题讨论、道德责任心培养、设置活动性德育课程等。在培养学生自律能力过程中,应注意层次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政治意识文明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在灵魂,通过对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属性、教育发挥作用的途径的分析,提出了教育在政治意识文明建设中的促进作用,说明了教育与政治意识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这个理论出发,着重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三个重要方面,即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治国,进一步阐述了教育的促进功能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从而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过程意识源于过程哲学,属于现代哲学的一部分.它体现了现代人的人生智慧.其精髓在于视人生为一个过程,对待人生、对待生活重生存而不重占有,重过程而不重结果,重体验而不重名利.竞赛类节目要以过程意识为指导,为支撑.过程意识对参与竞赛活动的各方,都具有启发意义.过程意识使竞赛活动有了超乎世俗功利的哲学和审美意义,使竞赛节目有了灵魂与精神深度,使参与节目的各方的精神境界得到了净化和提升.  相似文献   

18.
教育成为马尔库塞视野中的重要内容是与他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性分析分不开的。马尔库塞认为,对这样一个社会的救治必须走美学之路,因为“审美”可以使人们认清现实,唤醒人们麻木的意识,从而为人们追求自由与幸福找寻出路。当然“审美”的获得只有通过艺术教育才能完成,这是由艺术的“异在”性特征所决定的。通过艺术而进行的教育牵扯到教育之“觉”的问题,正是这“觉”将唤醒所有救赎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谢觉哉认为,选举及议会制度是民主制度的主要表现,所以必须养成尊重民意机关的习惯;必须大力开展民主政治的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各级干部的民主知识和民主意识;各级参议员代表民众而来,又回到民众中去,区乡参议会是民主制度的基础。谢觉哉关于民主及边区参议会制度的思考与论述,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