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回族社区作为基本的具有共同的宗教文化认同感的单位 ,是回族民族凝聚力和归属感形成的象征和标志。在回族社区现代化变迁的进程中 ,它行使着进行社会动员 ,组织社会生产 ,进行文化传承、筛选和创新等职能。回族社区分布于不同的区域环境中 ,有着共同的宗教信仰 ,但由于文化背景、经济结构及社会发展水平不尽相同 ,西北回族社会现代化模式显示了它的特殊性与多样性。为此 ,回族社会现代化只能走将自身的主体文化精神回族传统文化与本民族、本地区的实际相结合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文化作为回族社区一个特定的社会化"存在",以"尔麦里"仪式为特殊的"文化文本"流传于世,给解读与理解回族社会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尔麦里"仪式是回族社区一种伊斯兰宗教行为文化符号,也是回族宗教信仰与宗教行为实践关系的一种外在表现,其对回族社区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与保留发挥了历史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回族社区法文化作为千百年来回族群众智慧的结晶,影响和规范着每一位回族成员的心理和行为,是回族群体共同意志的体现。从历史上回族社区的形成及其文化变迁,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回族社区法文化传统的渊源,可以看出回族社区法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宁夏是中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地方和全国最大的回族人口聚居区。银川是宁夏首府,是宁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一地区是宁夏城市化、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银川市回族社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本文回顾银川市回族社区的形成及历史进程,分析现阶段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银川市传统的回族社区产生的深刻影响及呈现出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5.
社会和谐植根于社区和谐之中。深刻认识文化的功能、认识民族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对民族社区的和谐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在阐述文化的分类、功能、民族文化与社区建设关系的基础上,对既往回族社区的研究做简要的回顾和评述,提出应重视回族文化因素,加强回族社区研究,积极探索回族文化因素在社区建设中的价值和功能的发挥有其十分必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回族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诉求.本文以民族和谐共生为核心,阐述了回族社区的和谐主要表现在和谐友爱的民族关系、和谐有序的社会氛围、和谐诚信的经济环境、和谐共享的生态文明等方面,并从民族文化的视角探索了伊斯兰文化对构建和谐回族社区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乡村都市化使卷入的回族家庭在新的行政社区寻求宗教认同,进行文化构建活动。民乐回族社区是银川伊斯兰文化建设最为活跃的社区,清真寺、阿语学校、民族幼儿园三者负载着文化传播功能。村落共同体的解体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交往方式,精神社区的认同超越了原来的地域界限,它是回族以伊斯兰文化强化族群边界的精神纽带。随着居民与流动人口比例的消长,社区也可能出现分化。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在社区和文化的发展上既依附于国家与整个时代的变化,同时也有着自己局部的民族地域特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回族社区传统居住格局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变迁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化特征。吴忠市回族社区文化呈现出新的气象,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与特定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很强的路径依赖关系,离开传统文化,现代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代化是传统文化合乎其自身历史逻辑和与时俱进的必然发展.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适应现代城市社会的传承、创新与发展的自然进程,而不是对传统的拒否.西北地区城市回族社区个案显示,城市社区结构变迁对民族文化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南京市七家湾回族社区社会文化结构变迁为个案,分别从社区经济、组织、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大城市传统回族社区的社会文化结构,概括出“盘根草格局”的基本特征,描述了城市回族社区社会文化结构变迁的主要过程。文章认为,整个中国的社会结构变迁决定了城市回族社区社会结构变迁的方向和力度,而社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又会进一步影响社区民众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民俗体育研究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而随着群众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学校中开展民俗体育成了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对此,在阐述民俗体育丰富内涵的基础上,就我国学校体育和民俗体育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并针对民俗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现状和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学校体育中发展民俗体育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论审美视角中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是不争的事实,而审美既是人的一种特殊的活动,也是个体独有的素质,更是人的一种生存、生活境界。用审美的精神来观照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会出现一缕“新绿”。  相似文献   

13.
钦媛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4):157-15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而钢琴教育在孩子的素质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家长、孩子及老师的关系是影响孩子学习进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其主要得益于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也与注重传统的国民道德教育有关。日本对东西方文化的吸收并非全盘照搬,而是取我所用,其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很明确的。日本的道德教育形成了一个以学校、家庭和社会为一体的统一的管理体系,在提高国民素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很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终身教育已经不只是为了变换职业和谋生的需要,而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创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了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网络教育要打破以往把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办出以职业为本、能力为基础、就业为目标等非学历教育。介绍了发达国家和国内高等教育结构层次,主要叙述网络教育如何做好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发展,多渠道合作办学形式,办出自身的特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对职业教育观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准确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的发展走向,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新时期的职业教育观进行了重新认识。宏观层面的职业教育观主要包括:以人为本和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价值观,坚持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质量观以及按职业教育规律办学的观念;微观层面的职业教育观主要包括: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基于建构主义的能力观以及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及教育制度的变革,受社会、经济和教育等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体育弱势生(指体育课成绩总评或素质达标测验成绩不及格者)的成因呈现出更复杂的特点。体育弱势生问题成了学校体育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从经济及社会层面要素阐明了体育弱势生生成的原因,并对弱势生教育提出了一些改革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积极进行高等教育的改革,解决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促进高等教育的公平,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产生有其深远的背景,也有其明显的主线:即建立我国的职业教育制度。尽管近代职业教育存在着诸如政治色彩浓、发展不平衡、不稳定、理论缺陷大等诸多问题,但它为我国近代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大学生民生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民生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理想,培养大学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这是探索适应社会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特色的需要,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