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本文主要结合高校德育实效性问题,从哲学思考的角度对德育的对象、德育的目标、德育的内容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学生应是德育的主体;在道德教育活动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德育的过程,更应注重道德的实践;在教学内容上,应根据德育的目标,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活动,重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2.
从高校德育供给与学生德育需求两个角度对当前高校德育供需机制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当前高校德育供需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德育理念、德育教育内容供给和德育载体供给三个方面提出构建高校和谐德育供需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人的现代化这一新的角度论述了高校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的科学体系,提出了把促进人的现代化、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一代新人作为高校德育的总体目标的观点,并结合分析大学生的群体特征,阐述了改善高校德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4.
<正> 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前进的奋斗目标。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培养建设人才。如何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仅从高等师范院校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角度,对这个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师范大学生德育的特点及学生的思想现状。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才兼备、又红又专,这是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5.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德育创新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文从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和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的角度出发,建构了面向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德育创新体系,以期为21世纪高校德育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一条新的思路、新的视野、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是高等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综合教育。高校在探索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从而实现德育教育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目的与任务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德育科学的研究,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本文试就有关的理论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高校德育的过程性 从德育实践的角度看,德育是一个过程,德育影响正是通过德育这个中介对学生发生作用的过程。高校德育过程既是教育者依据  相似文献   

7.
略论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高校德育目标是培养国家合格建设人才的需要,这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必须从"两课"教学、日常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学生自我教育等多方面实施全方位的德育工程,才能确保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才能实现党和国家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  相似文献   

8.
依据高等学校学生德育的总体要求和中国加入WTO的相关文件内容 ,从意识形态、文化道德和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等角度入手 ,分别对我国加入WTO后高校德育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途径等方面所面临的新课题作了全面分析和论述 ,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当前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具有凸显学生"主体性"、重视学生需要和个性、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特点,是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要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注意内容的多元性、整体性、系统性,使用参与式、体验式、实践式的德育方法,并有合理的评价方法。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实施关键是德育教师,实施中要做到整合资源,将德育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具体化。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德育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已成为德育工作者公认的德育内容,然而,更长远、对大学生更有益的是不仅仅停留在自我实现这一水平上,而是努力超越自我。本文从自我意识与自我实现,自我超越型的自我实现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培养学生的超越自我能力三方面具体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德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懂得道德的教条,而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实践道德精神。比较实践性德育和认知性德育的基本原理、具体特征、课程观、教师观和操作流程可以看出,以实践为起点和归宿的实践性德育是扭转德育实效性孱弱的根本出路,实践性德育的思想与实践已成为世界德育的主导,也必将成为我国未来学校德育的根本模式。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之一。文章分析了家庭道德教育在青少年道德素质培养中的特殊优势,并从家庭道德教育理念、内容和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家庭道德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探讨德育模式,旨在分析德育过程中诸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动态上把握德育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并使之具体化与可操作化。在对高校德育误区的表现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主体性人格必须靠主体性德育来培养,进而分析了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内涵、理论依据,并对实施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策略作了几个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德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性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功能是目标的明确性、教育的权威性、效果的及时性,隐性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功能是作用的潜在性、影响的广泛性、效果的长期性.互补式德育模式、渗透式德育模式、陶冶式德育模式和审美式德育模式是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道德教育文化研究作了总论性的分析和探讨,道德教育文化研究是教育文化研究的一种深入,不仅是对教育文化研究题域的一种拓展,而且是对教育文化研究内在规定性的一种推进。文章具体探讨了如何对待教育(道德教育)文化的既有研究、教育(道德教育)文化研究的时代意义、教育(道德教育)文化研究的两大前提和教育(道德教育)文化研究的立意等4个基本问题,强调指出,明晰研究的文化立场、深化教育(道德教育)与文化的联结、张扬文化内在的批判精神,是破解教育(道德教育)文化研究中种种理论假象的关键所在,也是衡量其学术水准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需要的视角,对大学德育的效力进行了批判性反思,指出大学生道德危机源于非理性的需要,而需要的错位则是大学德育的顽症,即德育目标忽略了人的主体需要,德育内容脱离了社会现实需要导致了大学德育繁荣与荒凉并存的局面,最后指出了提升大学德育效力的途径——回归理性需要,正视人的主体需要,针对社会现实需要,使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达成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一体化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从科学发展观的视野探讨了道德教育一体化的问题,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要求道德教育的目标应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全面发展理论要求道德教育的设计应体现系统综合的整体性,协调发展理论要求道德教育的内容应体现多元一体的时代性,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道德教育的途径应体现贴近生活的实践性,道德教育的管理应体现齐抓共管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探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揭示了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变化的社会原因。强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价值取向在于社会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感悟体验”的学校道德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戏曲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文化传承和伦理道德教化的重大使命。在"以德治国"的指引下,戏曲艺术与校园德育工作有着天然的结合优势。戏曲艺术走进德育课堂,完全能够胜任艺术传播与德育工作结合的重任。在传统德育工作体系中尝试融入戏曲艺术来辅助德育的可行性方案是: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借鉴戏曲界师德资源四种途径将戏曲与德育有机融合,用隐性教育手段"物化"德育内容,深化德育效果,提升德育内涵。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普遍存在德育工作机制先天性缺陷、德育工作队伍参差不齐、德育智育化等现象。阐述了自主体验式德育教育和管理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并指出自主体验式德育教育和管理模式建构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道德的“自主建构”和“价值引导”的关系;“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的关系;老师与学生关系;道德课程与道德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