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关于发展或社会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学派那里有着不同的观点。在早期,发展一般是被了解为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的增加。后来随着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战争和社会不稳定等困境的出现,人们开始把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指标纳入社会发展的视野,使发展内涵复合化。先后出现过众多不同的理论和观点,比如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理论,比如社会进化论、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全球化理论和增长极限理论,又如社会整体论、社会批判论和社会发展论,再如经济发展观、社会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新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还有就是生态悲观主义和衰退论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2.
论现代发展观的演进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历史分析等方法,从三维角度分析了现代发展观的演进过程,即单纯经济增长论一社会发展论--环境保护论(包括"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和增长极限论)--综合发展观(包括可持续发展观、新发展观和人类发展观)四个阶段.指出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实际,同时又借鉴了世界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发展观是人们对社会经济发展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导向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发展观是不断转变的,概括起来历史上形成了十种发展观:从生产要素的增长到经济结构的完善,再到区别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内涵;从大量耗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发展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发展;从短期的追求发展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从以物本为中心的发展再到以人为本的发展;从追求单纯的经济发展到社会的综合发展。许多国家在综合甄选发展观的基础上,形成了当前新发展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类工业革命以来传统的经济增长发展观或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观理论缺陷及实践负效应的否定,是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人类“自由”发展观等合理内核的吸收和创新,也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对邓小平发展观全面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外发展理论依据其对发展本质的不同解答可分为四个阶段: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一维发展观、经济增长加社会变革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通过对其进行历史回顾、逻辑梳理、理论评析和深刻反思,发掘其蕴含的直接现实意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要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发展观演变的历史过程 人类对发展的研究从人类具有自我意识起就已经开始,柏拉图就在《理想国》中为人类的发展描述了一个美好的蓝图。从现代意义上的发展来说,对发展的研究应该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其它社会科学。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认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标志是经济增长,而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却认为,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发展的核心不是经济增长而是社会变革。这两种观点都对后世的发展观产生了重大影响。二战后,由于实践的需要,发展问题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发展观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演变过程。国内学者对发展观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夏禹龙教授认为,发展观大致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变,形成了三种主要的发展理论:单纯的经济发展理论、综合的社会发展理论、可持续的的发展理论。杨信礼教授则认为,近几十年来社会发展观的演变,清晰地显示出了一个轨迹,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加社会变革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渊源。这种发展观较单纯的经济增长发展观更注重社会结构、人的态度、国家制度、经济增长、减少不平等和根除绝对贫困等多维变化,强调维持生存、自我尊重和自由三大指标对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将发展看做是建立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社会多维变化过程。这种多维发展观具有整体性、内生性、系统性特征,是对纯粹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的否定和超越。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引起了社会科学领域中各学科发展理论研究的热潮,使发展理论走向跨学科、跨国界、跨社会形态的综合性发展研究。为使对多维发展观的研究走向深入、在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又要重视对西方发展理论的批判吸收,从而以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西方现代发展观既与人们对影响发展实践诸因素的认识有关,也与不同时期对人自身的理解密切相关。可以说,西方现代发展观的演变过程不但是从单一经济增长向综合社会发展的转变过程,而且还是发展价值维度从客观物到主体人的转变过程,也是对人之理解从经济人到社会人,再到群体人,最后到个体人的转变过程。所以,与相应人之理解相联系的现代发展观表现为:经济人与经济增长发展观、社会人与现代化发展观、群体人与可持续发展观、个体人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发展经济学理论范畴内的"可持续发展观"与我国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实践相结合,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质量间的内在关系,以及从经济增长、相互协调、以人为本等三个方面剖析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中国特色发展理念,来理解和阐述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及其对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建设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基本主题之一,而明确提出发展问题并对之进行专门的学术研究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其主要成果体现在现代发展理论中.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现代发展理论出现了引人注目的理论转向,即从单纯的经济增长转向这种增长的社会历史向度,并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发展"的主题.这一变化趋势突显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深远意义和当代性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要义表明:这种发展观不仅具有严整而科学的世界观基础,而且也日益显示出它在探索和回应当代发展问题时所具有的深刻而持久的理论张力.  相似文献   

11.
发展哲学是关于社会发展观、社会发展道路、社会发展战略的哲学学说,“发展的合理性问题”是发展哲学所要探讨的主要论题和中心问题。近几十年来,发展观依次经历了经济增长论、增长极限论、综合发展观、循环经济发展观、自由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的历史演进,使人们对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内涵日益丰富,发展的观念不断进步。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的新的发展观,它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从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结合上,以“发展的合理性问题”为主线,就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发展的目标和尺度、发展的目的和归属、发展的动力和依靠力量、发展的战略和重点、发展的方式和要求、发展的途径和方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全面系统地回答了当代中国“要不要发展”、“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什么”、“如何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它深化了作为发展哲学核心的社会发展观理论,具有丰富的发展内涵,彰显了发展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开阔了发展哲学的新视阈。  相似文献   

12.
区域高校布局研究一直存在区域高校积聚论和区域高校分散论两种观点。区域高校积聚论的理论支撑在于产业集群理论,区域高校分散论的理论支撑在于教育公平及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和形成经济发展极,而这两种主要观点均存在着问题。在分析这两种观点后,认为区域高校布局的价值取向应是多元目标的组合:要立足于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的综合效益最大化;要实现区域内高校的合作与分工,促进本地区高等教育整体发展;要将区域高等教育看成是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促进本地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发挥区域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力。  相似文献   

13.
自由发展观打破了"以物为中心"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狭隘发展观旧范式,从自由的角度确立了一个"以人为中心",崇尚自由与发展的新型发展观,认为自由既是发展的首要目的又是发展的重要手段;自由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存在诸多思想相通和理论关联之处,自由发展观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通过二者的比较研究,一方面可以增强对自由发展观的深度理解,另一方面对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综合发展观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对全球发展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综合发展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科学判断我国国情,充分借鉴联合国综合发展观以及参照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指标与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联合国综合发展观实现了中国的本土化,同时它也是我国从事理性化发展实践的理论起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要回顾和总结了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渊源、发展轨迹、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梳理了从德国的古典区位论到现代区位论再到区域经济理论产生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从新经济地理学、新增长理论和新区域主义3个角度分析和介绍了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最新进展和理论前沿,并对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前景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预测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综合发展观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对全球发展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综合发展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科学判断我国国情,充分借鉴联合国综合发展观以及参照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指标与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联合国综合发展观实现了中国的本土化,同时它也是我国从事理性化发展实践的理论起点。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综合发展观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对全球发展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综合发展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科学判断我国国情,充分借鉴联合国综合发展观以及参照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指标与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联合国综合发展观实现了中国的本土化,同时它也是我国从事理性化发展实践的理论起点.  相似文献   

18.
同传统的“增长发展观”和“综合发展观”相比较,“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更为合理的新发展观。自18世纪以来,马尔萨斯、福格特、麦多斯、布朗等西方学者对人口、经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为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本世纪60年代以后,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日益变化、西方国家“绿色消费”浪潮的兴起和“绿色和平”运动的壮大,为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传播提供了强大的政治经济动力  相似文献   

19.
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是发展观的两种历史形态 ,传统发展观以经济增长为惟一目的 ,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一个经济过程 ,从而混淆了发展与增长的关系 ,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状况 ,使人成了单向度的人 ,造成了发展中内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矛盾。而可持续发展观则是社会、经济、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一种综合发展观。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既表现出在发展的内涵及其方式、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尺度、衡量指标、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区别 ,也呈现出在共时态上的依托性、在历时态上的相继性和重视经济发展的共同性等方面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20.
国际教育援助的发展受发展观的影响。迄今为止,发展观的演变经历了经济增长观、社会发展 观、综合发展观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几个阶段。在不同发展观的影响下,国际教育援助也体现出不同的关 注重点和援助战略。此外,受发展观演变的影响,国际教育援助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从关注经济增长转向 满足人类基本需求;实现了从“硬件支持”到“软件建设”的转型;援助的方式从“项目援助”转向“部门援助”和 “计划援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